长乐宫
(原题为“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中宫室台殿”,据目录改)
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丈,上起现宇,帝尝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汉书》惠帝四年,长乐宫鸿台灾。
直按:事见《汉书·惠帝纪》。《玉海》引《三辅旧事》云,“长乐宫有鸿台。”(张澍辑本)
临华殿,在长乐宫前殿后,武帝建。《汉书》成帝永始四年,长乐宫临华殿灾【校】原与温室条联合,从吴本分。
直按,临华殿灾,事见《汉书·成帝纪》。《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八,引《三辅宫殿簿》云:“长乐宫有临华台、神仙台。”又《薛氏钟鼎款识》巷二第十二页,有“林华观行镫,五凤二年造”,疑即本文之临华殿。
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又《汉宫阁记》“在未央宫”。
直按:《汉书·孔光传》晋灼注,“长乐宫中有温室殿”,与《汉宫阙疏》说合。
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按《通灵记》:“太后,成帝母也。后宫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又永寿、永宁殿,皆后所处也。成帝母王太后,居长信宫。
直按:《汉书·外戚·班婕妤传》:“求共养大后长信官,上许焉。”又《汉书·百官公卿表:“将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颜师古注:“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又毕沅《释名补遗》云;“长秋自皇后官,非天子卿。长秋主宫中。凡物次,春生秋成。”又曰:“秋者,明之始:长者,欲其久也。”原注见《汉书·元后传》。
未央宫
(旧本为“右长乐宫”,据目录改)
宣室,温室、清凉,皆在未央宫殿北。宣明、广明,皆在未央殿东。昆德、玉堂.皆在未央殿西。
直按:《史记·贾生传》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宣室在未央殿北。”与本文同。又《汉书·李寻传》云:“久汙玉堂之署。”颜师古注云:“玉堂殿在未央宫。”《汉书·扬雄传》云:“上玉堂。”《文选·西都赋》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云:“未央宫有太玉堂殿。。今本仅称“王堂”。
《水经注·渭水》则作“玉堂”,在未央宫之东。
宣室殿编者按:目录有“殿”字,据补,未央前殿正室也。
《淮南子》曰:“周武王杀纣于宣室。”汉取旧名也。《汉书》曰:“文帝受厘宜室,夜半前席贾生,问鬼神之事”即此也。又王莽地皇四年,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烧宫,莽避火宣室前殿.火辄随之。
直按:《汉书·贾谊传》:“上方受厘,坐宣室。”苏林注云:“宣室,未央前正室也。”《刑法志》云:“时上(宣帝)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如淳注云:“宣室,布政教之室也。”晋灼注云:“未央宫有宣室殴。”顾师古注云:“盖其殿在前殿之侧也,斋则居之。”《淮南子》云:“武王杀纣于宣室。汉盖取旧名也。”颜师古注与本文同。周武王杀纣于宣室事,见《淮南子·本经训》。
《汉书·王莽传下》原文云;“城中少年朱弟,张鱼等,恐见卤掠,趋灌并和,堤作室门,斧敬法闼。”本文盖节引也。
温室殿,武帝建,冬处之温暖也。《西京杂记》曰:“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香桂为柱,设火齐屏风,鸿羽帐,规定以罽宾氍毹。”《汉书》曰:“孔光为尚书令,归休,与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温室省中树何木,光不应。”
《汉书》京房奏考功课吏法(Page 55)上令公卿朝臣,会议温室。
直按:今本《西京杂记》无此文。《汉书·霍光传》云:“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又本书温室在长乐宫、未央宫并见,在未央宫叙也较详,似著书人以在未央为是。原注京房事,见《汉书》本传。
清凉殿,夏居之则清凉也,亦曰延清室。《汉书》曰“清室则中夏含霜”,即此也。董偃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文如馆,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侍者于外扇偃,偃曰:玉石岂须扇而后凉耶?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同洁。侍者谓冰无盘,必融湿席。乃拂玉坠盘,冰玉俱碎。玉晶,千涂国所贡也,武帝以此赐偃。
直按:本段与《拾遗记》卷五文字相同,但“文如锦”下,删去“石体轻出郅支国”一段。又董偃事,亦见《汉书·东方朔传》。又朱枫《秦汉瓦图记》有“清凉有憙”瓦当,应为清凉殿之物。
麒麟殿,未央宫有麒麟殿。《汉书》:“哀帝燕董贤父子于麒辚殿,视贤曰:吾欲法尧禅舜.如何?王闳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奉承宗庙,当传之无穷,安可妄有所授!帝业至重,天子无戏言。上默然不悦。”
直按:《文选·西都赋》云:“白虎麒麟。”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与今本同。又董贤事,见《汉书》佞幸本传。《博物志》卷七云:“元始元年,中谒者沛郡史岑,上书讼王宏夺董贤玺绶之功。”盖亦指此事。
金华殿,未央宫有金华殿。《汉书》曰,“成帝初方向学,召郑宽中,张禹,沈《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
直按:成帝召郑宽中事,见《汉书》自序。又《汉书·五行志上》:“永始四年四月癸未,长乐宫临华殿灾。”与本文作未央宫微异。
承明殿,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班固《西都赋》云【校】赋下原有“序”字,今删:“内有承明、金马【校】此二字据《西都赋》补著作之庭。”即此也。《汉书》,武帝谓严助曰:“君厌承明之庐。”又成帝鸿嘉二年,雉飞集承明殿屋。
直按:《汉书·严助传》,张晏注云:“承明庐在石渠阁外。”《雍录》:承明殿与石渠阁相距不远。
又按:雉飞集承明殿屋事,见《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直按:西汉瓦当中,画瓦以四灵之图象为最多,现皆出于西安枣园村一带。
掖庭殿,在天子左右,如肘膝【校】八字原作小注,据孙星衍说改正。
直按:《西都赋》李善注引《汉官仪》“婕妤以下,皆居掖庭。”《西京杂记》曰:“汉掖庭有丹景台、云光殿、九华殿、呜鸾殿、开襟阁、临池观,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
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校】原作“鸳鸯”,据《西京赋》等改等殿,后又【校】原作“有”,校改增修安处、常宁、茝若、椒风、发越、蕙草等殿,为十四位。
直按:《汉书·车千秋传》云:“转至未央椒房。”颜师古注,完全与本文相同。《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五,引《汉宫仪》云:“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西都赋》云:“后官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成、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李善注引《汉宫阁名》云:“长安有合欢殿.披香殿、鸳驾殿.飞翔殁.余亦皆殿名。”(《后汉书·班固传·西都赋》,章怀注引《汉宫阁名》亦同。)又《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句,李善注引《三辅黄图》云长乐宫有椒房殿,与今本作未央宫有椒房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