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的经典偶像剧,我们经常看到的女主人设通常是一穷二白的平民身份,甚至经历过某种可怜遭遇,身负着某种悲惨命运,但是却能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就是打不倒的小草,小草的生命力可是很顽强的。”
玛丽苏式的故事情节,乐观的女主一定会有福报,要么是找到一个高富帅的男朋友塑造灰姑娘逆袭形象;要么是努力之后直达成功,改写命运从此人生辉煌。
剧里的旁观者被女主的悲惨却又坚强所感动,“她值得!”剧外的普通人甚至也能“共情”,为她哭,为她笑,为她尖叫,代入自己的平民身份,但是却没有女主的好运气。开玩笑般吐槽:“是我不比她惨?还是不比她努力?怎么华丽丽的命运不会降落到我头上。”最后得出结论,嗯,应该是比不上女主无法企及的美貌。
后来长大后才恍然大悟,故事就是故事,普通人就是普通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能一直对糟糕的处境保持良好心态,会崩溃,会大哭,会歇斯底里还会摆烂。普通人完全逆袭也没那么容易,甚至只是少数,我们更多的是至少不会放弃,会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让它看起来不会更糟。
最近全网大火的《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我在思考它的价值,它真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优秀作品吗?我持保留意见,我的直观感受就是难受。首先一个十几分钟的视频几乎囊括了他的一生,而且视频主人公真的是如此抒发的吗?他明明一句话也没说,就给他塑造了穷且益坚的形象。
底层人的痛苦与挣扎感动的并不是底层人,感动的是衣食尚饱、生活无忧的中层甚至是高层人群,他们能联想到的可能也只是某个类似形象的朋友或者亲戚,然后回忆袭来,泪水浸润眼眶,或许还会有一些大人拿着这个“教育”孩子:“看见了吧,你比他幸福多了,你还学不会珍惜。”真的很讽刺,如何触动?如何共情?
而同样生活在底层的人很多都在挫折和磨难的泥潭里裹挟,迎难而上已经很不容易,这种一地鸡毛的糟糕生活已经让人痛苦不堪,如何让人每天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大喊着:“刚巴爹,你可以的,才不会被困难打倒,明天一定会更好!”然后保持着积极乐观,微笑地面对生活?”对于这些生活在背阴面的底层人民,活着就已经很好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更多的是无奈,是被压迫着催促着前进,你能看到的是,他们还没有放弃。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吗?答案是没有的,一方面是同情二舅的遭遇,一方面是质疑自己,尚可得过且过的生活,我好像并没有多积极,也并没有多努力,面对很多暂时得不到解决的事情,会抱怨,会生气,而不是乐观地表示:“没关系,总是会有办法的。”
如果是一个我们日常容易忽视的小人物或角落的纪录片,倒也能或激动或心平气和地看完,然后甚至会惭愧自己对家里老人的关心不够到位进而改变,但是剧本式的一个天才少年陨落之后还能积极面对自己惨淡人生并努力创造幸福的描述会让人有点排斥,你了解二舅吗?你能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并感受他的人生吗?别人的苦难能拿来反哺自身吗?总之,我的精神内耗不减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