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31号付完尾款的第二天,你的快递发货了吗?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中,最大的仪式感除了是参与活动并购物囤货,当然就是等快递到家啦,看来大家对快递的执念还是很大的,这不,网友带着“发疯文学”花式催快递又来了。
“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只可笑的热场笑料,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发货的门槛……”这是摘自网上某网友与商家的对白。“发疯文学”一方面是大段的文字让人不得不重视,另一方面又是看似没有具体逻辑但强烈的情感宣泄式的“精神失态”让人没办法忽视,总之,是当代年轻群体用来发泄情感的方式和载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发疯文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之前网上还有句话也很火,“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别人。”虽然不完全对,也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里面的底层逻辑还是可以学习的。一方面“发疯文学”的走红,看似无厘头却又在情理之中,复杂的社会运行机制和一些压力、焦虑让人喘不过来气,适当的发泄有助于缓解心情,况且在这个万物互联的网络环境中甚至可以在圈层中得到群体共鸣和认同,原本个人的情绪被群体稀释而得到支撑;另一方面,有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只责怪自己,过度的自责会让自己压力倍增甚至迷茫,我们首先应该要找到源头,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也只能是责怪源头,当然此处并不是说要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意思,而是适当放过自己,不要太过苛责自己,请更多地爱自己一点。
人为什么会“发疯”?一方面这种流行性和跟风性的语言狂欢的确不失为解决催快递、催外卖等的一种实用手段,另一方面适当地宣泄不满和情绪也会给人带来慰藉。有时感到身心疲惫,想法与情感产生矛盾时,不要内耗,不要内耗自己,不如发泄一下。“发疯文学”看似是消极的的抱怨其实更是积极的表达,有助于我们整理好情绪再次投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憋着,可能哪一天就突然突然爆炸了。
适当的发疯是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当然任何事都不要过度,适当发泄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节奏和轨道中来,发疯之后,还是要努力生活,不断成长啊!最后,人哪有不发疯的,不过硬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