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五代史
薛居正 著
卷一百二十一(周书)列传一

◎后妃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邢州龙岗人,世家豪右。太祖微时,在洛阳闻后贤淑,遂聘之。(《东都事略·张永德传》云:周太祖柴后,本唐庄宗之嫔御也。庄宗没,明宗遣归其家,行至河上,父母迓之,会大风雨,止于逆旅数日。有一丈夫走过其门,衣弊不能自庇。后见之,惊曰:“此何人耶?”逆旅主人曰:“此马步军使郭雀儿者也...

卷一百二十二(周书)列传二

◎宗室 剡王侗,太祖子,初名青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 杞王信,太祖子,初名意哥,汉末遇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案:太祖诸子蚤岁遇害,本无事迹。原本过于简略,疑有删节,今据《欧阳史·家人传》云:初,帝举兵于魏,汉以兵围帝第,时张贵妃与诸子青哥、...

卷一百二十三(周书)列传三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生于妫州怀戎军之雕窠里。曾祖顺厉,世戍怀戎。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唐武皇之平幽州也,表刘仁恭为帅,仍留兵以戍之。以思继兄为先锋都将、妫州刺史,思继为中军都将、顺州刺史,思继弟为后军都将,昆仲分掌燕兵。部下士伍,皆山北之豪也,仁恭深惮之。武皇将归,私谓仁恭...

卷一百二十四(周书)列传四

王殷,瀛州人。曾祖昌裔,本州别驾。祖光,沧州教练使,因家焉。唐末,幽、沧大乱,殷父咸珪避地南迁,因投于魏军。殷自言生于魏州之开元寺,既长从军,渐为偏将。唐同光末,为华州马步军副指挥使,因家于华下。天成中,移授灵武都指挥使,久之代还。清泰中,张令昭据邺叛,殷从范延光讨之,首冒矢石,率先登城,以功授祁州...

卷一百二十五(周书)列传五

赵晖,字重光,澶州人也。弱冠以骁果应募,始隶于庄宗帐前,与大梁兵经百余战,以功迁马直军使。同光中,从魏王破蜀,命晖分统所部,南戍蛮陬。明宗即位,征还,授禁军指挥使。晋有天下,参掌卫兵,从马全节围安陆,佐杜重威战宗城,皆有功,改奉国指挥使。开运末,以部兵屯于陕,属契丹入汴,慨然有愤激之意。及闻汉祖建义...

卷一百二十六(周书)列传六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遁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

卷一百二十七(周书)列传七

卢文纪,字子持,京兆万年人。(案:此下有阙文。)长兴末,为太常卿。文纪形貌魁伟,语音高朗,占对铿锵,健于饮啖。奉使蜀川,路由岐下,时唐末帝为岐帅,以主礼待之,观其仪形旨趣,遇之颇厚。清泰初,中书阙辅相,末帝访之于朝,左右曰:“臣见班行中所誉,当大拜者,姚顗、卢文纪、崔居俭耳。”或品藻三人才行,其心愈...

卷一百二十八(周书)列传八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父序,以朴贵,赠左谏议大夫。朴幼警慧,好学善属文。汉乾祐中,擢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依枢密使杨邠,馆于邠第。是时汉室浸乱,大臣交恶,朴度其必危,因乞告东归。未几,李业辈作乱,害邠等三族,凡游其门下者,多被其祸,而朴独免。国初,世宗镇澶渊,朝廷以朴为记室。及世宗为开封尹,拜右拾...

卷一百二十九(周书)列传九

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父仁岳,河东牙将,累赠太子太师。唐庄宗之为晋王也,广募胜兵,时思以趫悍应募,累从戎役,后为长直都校,历捧圣军使。晋初,迁六军都虞候。汉高祖出镇并门,奏以思从行,寻表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以勤干见称。汉国初建,授检校太保,遥领邓州。汉有天下,迁检校太尉、昭义军节度使。乾佑初,李守...

卷一百三十(周书)列传十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也。父丰,本郡乐营使。峻幼慧黠善歌,梁贞明初,张筠镇相州,怜峻敏惠,遂畜之。及庄宗入魏州,筠弃镇南渡,以峻自随。时租庸使赵岩访筠于其第,筠召峻声歌以侑酒,岩悦,筠因以赠之,颇得亲爱。梁亡,赵氏族灭,峻流落无依,寄食于符离陈氏之家,久之弥窘,乃事三司使张延朗,所给甚薄。清泰末,...

卷一百三十一(周书)列传十一

刘皞,字克明,晋丞相谯国公昫之弟也。昫,《晋书》有传。皞少离乡里,唐天祐中,梁将刘鄩袭太原,军至乐平,时皞客于县舍,为鄩军所俘。谢彦章见之,知其儒者,待之以礼,谓其乡人刘去非曰:“为君得一宗人。”即令皞见之,去非询其爵里,乃亲族也,对泣久之,自是随去非客于彦章门下。彦章得罪,去非为郢州刺史,皞随之郡...

卷一百三十二 世袭列传一

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铎,父端。唐乾符中,镇州有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文通时隶本军为市巡,累迁至队长。黄巢犯阙,博野军留于凤翔,时郑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军败尚让之众于龙尾坡,以功为神策军指挥使。朱玫之乱,唐僖宗再幸兴元,文通扈跸山南,论功第一,迁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洋蓬壁...

卷一百三十三 世袭列传二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也。本名季昌,及后唐庄宗即位,避其庙讳改焉。幼隶于汴之贾人李七郎,梁祖以李七郎为子,赐姓,名友让。梁祖尝见季兴于仆隶中,其耳面稍异,命友让养之为子。梁祖以季兴为牙将,渐能骑射。唐天复中,昭宗在岐下,梁祖围凤翔日久,众议欲班师,独季兴谏止之,语在《梁祖纪》中。既而竟迎昭宗归京...

卷一百三十四 僣伪列传一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乱,天子幸蜀,郡将遣行密徒步奏事,如期而复。(《北梦琐言》:郑綮尝典杨行密为本州步奏官。)光启初,秦宗权扰淮右,频寇庐、寿,郡将募能致战擒贼者,计级赏之,行密以胆力应募,往必有获,得补为队长。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

卷一百三十五 僣伪列传二

刘守光,深州乐寿人也。其父仁恭,初随父晟客于范阳,晟以军吏补新兴镇将,事节度使李可举。仁恭幼多智机,数陈力于军中。李全忠之攻易、定也,别将于晏围易州,累月不能拔,仁恭穴地道以陷之,军中号曰“刘窟头”,稍迁裨校。仁恭志大气豪,自言尝梦大佛幡出于指端,或云年四十九当领旄节。此言颇泄,燕帅李匡威恶之,不欲...

卷一百三十六 僣伪列传三

王建,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重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广明中,黄巢陷长安,僖宗幸蜀。时梁祖为巢将,领众攻襄、邓,宗权遣小校鹿晏宏从监军杨复光率师攻之,建亦预行。是岁,复光入援京师,明年破贼收京城。初,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晏宏与建各一都校也。复光死,晏弘率八都迎...

卷一百三十七 外国列传一

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南距幽州七百里,本鲜卑之旧地也。其风土人物,世代君长,前史载之详矣。 唐咸通末,其王曰锡里济,疆土稍大,累来朝贡。光启中,其王沁丹者,乘中原多故,北边无备,遂蚕食诸郡,达靼、奚、室韦之属,咸被驱役,族帐浸盛,有时入寇。刘仁恭镇幽州...

卷一百三十八 外国列传二

吐蕃,本汉西羌之地,或云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其子孙以秃发为国号,语讹为吐蕃。国人号其主为赞普,置大论、小论以理国事。其俗随畜牧无常居,然亦有城郭,都城号逻些城。不知节候,以麦熟为岁首。 唐时屡为边患。初,唐分天下为十道,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为大镇。天宝置八监,牧马三十万,又置都护以控制之。安禄...

卷一百三十九 志一

 ◎天文志  (案:《天文志序》原本阙佚,然其日食、星变诸门,事迹具存,较《欧阳史·司天考》为详备。今考《五代会要》所载星变、物异诸门,与《司天考》互有详略。盖五代典章散佚,各记所闻,未能画一也。参考诸书,当以是书为得其实焉。) 日食 梁太祖乾化元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时言事者多引汉高祖末年日食...

卷一百四十 志二

 ◎历志 古先哲王,受命而帝天下者,必先观象以垂法,治历以明时,使万物服其化风,四海同其正朔,然后能允釐下土,钦若上穹。故虞舜之绍唐尧,先齐七政;武王之得箕子,首叙九畴。皇极由是而允兴,人时以之而不忒。历代已降,何莫由斯。 粤自轩黄,肇正天统,岁躔辛卯,历法时成。故黄帝始用《辛卯历》,颛顼次用《乙卯...

卷一百四十一 志三

◎五行志 昔武王克商,以箕子归,作《洪范》。其九畴之序,一曰五行,所以纪休咎之征,穷天人之际。故后之修史者,咸有其说焉。盖欲使后代帝王见灾变而自省,责躬修德,崇仁补过,则祸消而福至,此大略也。今故按五代之简编,记五行之灾沴,追为此志,以示将来。其于京房之旧说,刘向之绪言,则前史叙之详矣,此不复引以为...

卷一百四十二 志四

◎礼志上 (案:《礼志序》,原本阙佚。) 梁开平元年夏四月,太祖初受禅,乃立四庙于西京,从近古之制也。 唐同光二年六月,太常礼院奏:“国家兴建之初,已于北都置庙,今克复天下,迁都洛阳,却复本朝宗庙。按礼无二庙之文,其北都宗庙请废。”乃下尚书省集议。礼部尚书王正言等奏议曰:“伏以都邑之制,宗庙为先。今...

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礼志下 后唐长兴元年九月,太常礼院奏:“来年四月孟夏,禘飨于太庙。谨按礼经,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已毁未毁之主,并合食于太祖之庙,逐庙功臣,配飨于太庙之庭。本朝宝应元年定礼,奉景皇帝为始封之祖。既庙号太祖,百代不迁,每遇禘祫,位居东向之尊,自代祖元皇帝、高祖、太宗已下,列圣子孙,各序昭...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

◎乐志上 古之王者,理定制礼,功成作乐,所以昭事天地,统和人神,历代已来,旧章斯在。洎唐季之乱,咸、镐为墟;梁运虽兴,《英》、《茎》扫地。庄宗起于朔野,经始霸图,其所存者,不过边部郑声而已,先王雅乐,殆将泯绝。当同光、天成之际,或有事清庙,或祈祀泰坛,虽簨虡犹施,而宫商孰辨?遂使磬襄、鼗武,入河、汉...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七

◎乐志下 周广顺元年,太祖初即大位,惟新庶政,时太常卿边蔚上疏请改舞名,其略云:“前朝改祖孝孙所定十二和之名,文舞曰《治安之舞》,武舞曰《振德之舞》,今请改《治安》为《政和之舞》,《振德》为《善胜之舞》。前朝改贞观中二舞名,文舞曰《观象之舞》,武舞曰《讲功之舞》,今请改《观象》为《崇德之舞》,...

卷一百四十六 志八

◎食货志 (案:《薛史·食货志序》,原本阙佚,卷中惟盐法载之较详,其田赋、杂税诸门,仅存大略,疑明初是书已有残阙也。今无可采补,姑存其旧。) 梁祖之开国也,属黄巢大乱之后。以夷门一镇,外严烽堠,内辟污莱,厉以耕桑,薄以租赋,士虽苦战,民则乐输,二纪之间,俄成霸业。及末帝与庄宗对垒于河上,河南之民,虽...

卷一百四十七 志九

◎刑法志 (案:《刑法志序》,原本阙佚。) 梁太祖开平三年十一月,诏太常卿李燕、御史萧顷、中书舍人张兖、户部侍郎崔沂、大理卿王鄯、刑部郎中崔诰,共删定律令格式。四年十二月,宰臣薛贻矩奏:“太常卿李燕等重刊定律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一十卷,目录一十三卷,律疏三十卷,凡五部一十帙,共一百三卷。敕中书舍人...

卷一百四十八 志十

 ◎选举志  按《唐典》,凡选授之制,天官卿掌之,所以正权衡而进贤能也;凡贡举之政,春官卿掌之,所以核文行而第隽秀也。洎梁氏以降,皆奉而行之,纵或小有厘革,亦不出其轨辙。今采其事。备纪于后,以志五代审官取士之方也。 梁开平元年七月,敕:“近年举人,当秋荐之时,不亲试者号为‘拔解’,今后宜止绝。”四月...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职官志 夫官非位无以分贵贱,位非品无以定高卑,是以历代史官,咸有所纪,皆穷源而讨本,期与世以作程。迨乎唐祚方隆,明皇在宥,采累朝之故事,考众职之遐源,申命才臣,著成《六典》,其勋阶之等级,品秩之重轻,则已备载于其中矣。故今之所撰,不敢相沿,祖述五代之命官,以踵百王之垂范,或厘革升降,则谨而志之,俾...

卷一百五十 志十二

◎郡县志(案:《郡县志序》,原本阙佚。) 河南道(西京河南府 滑州 许州 陕州 青州 兖州 宋州 陈州 曹州亳州 郑州 汝州 单州 济州 滨州 密州 颍州 濮州 蔡州) 关西道(雍州京兆府 同州 华州 耀州 乾州 陇州 泾州 原州 鄜州 威州 衍州 武州 良州 府州 雄州 警州) 河东道(并州太原府...

附录 进旧五代史表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旧五代史》编次成书恭呈御览事。 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书,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为鉴观。虽值一时风会之衰,体格尚沿于冗弱;而垂千古废兴之迹,异同足备夫参稽。故以杨大年之淹通,司马光之精确,无不资其赅贯,据以编摩,求诸列朝...

附录 进旧五代史表

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旧五代史》编次成书恭呈御览事。   臣等伏案薛居正等所修《五代史》,原由官撰,成自宋初,以一百五十卷之书,括八姓十三主之事,具有本末,可为鉴观。虽值一时风会之衰,体格尚沿于冗弱;而垂千古废兴之迹,异同足备夫参稽。故以杨大年之淹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