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之先、出于突厥。本为忙豁仑,译音之变为蒙兀儿,又为蒙古。金人谓之鞑靼,又谓之达达儿。蒙古衣尚灰暗,故称黑达达。其本非蒙古,而归于蒙古者,为白达达、野达达。详《氏族表》。其国姓曰乞颜特孛儿只斤氏。太祖十世祖孛端察儿之后,称孛儿只斤氏。皇考也速该又称乞颜特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突厥语译义灰色目睛...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帖木真,烈祖长子也。母曰宣懿皇后诃额伦。烈祖讨塔塔儿,获其部酋曰帖木真兀格。师还,驻于迭里温孛勒答黑,适宣懿皇后生太祖,烈祖因名曰帖木真,以志武功。太祖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面目有光。是岁为乙亥,金主亮贞元三年也。 先是,泰亦赤兀部长塔儿忽台等与烈祖有隙,烈祖崩,部众多叛附...
元年丙寅,帝大会部众于斡难河之源,建九斿白纛,即皇帝位。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合罕。先是,有巫者阔阔出,蒙力克之子也,自诡闻神语,畀帖木真以天下,其号曰成吉思。群臣以札木合僭号古儿罕,旋败,乃废古儿罕不称,而从阔阔出之言,尊帝为成吉思合罕。国语“成”为气力强固,“吉思”为多数也。 帝大封功臣,以博尔术...
太宗英文皇帝,讳窝阔台,太祖第三子也。母曰光献翼圣皇后。太祖长子术赤,次察合台,二人素不相能。太祖十四年,亲征西征,议立嗣而行,察合台请以帝为嗣,太祖从之,事具《术赤传》。十六年,术赤、察合台攻乌尔鞬赤,屡失刊,太祖改命帝为统帅。帝调和两兄,兵复振,遂克乌尔鞬赤。十七年春,帝略地印度河下游,请进攻昔...
定宗简平皇帝,讳贵由,太宗长子也。母曰昭慈皇后,乃马真氏。生于太祖元年丙寅。 太宗五年,以皇子与诸王按赤带将左翼军讨蒲鲜万奴获之,辽东平。 七年,诸王拔都讨奇卜察克、斡罗斯诸部,太宗以敌据坚城不易下,命帝与诸王之长子贝达尔、不里、蒙哥等及皇弟阔列坚俱从行,所向克捷。 十一年,帝与蒙哥攻阿速部之蔑怯思...
宪宗桓肃皇帝,讳蒙哥,睿宗拖雷之长子也。母曰显懿庄圣皇后,客烈亦氏。生于太祖三年戊辰十二月三曰。有晃忽答部人知天象,言帝后必大贵,故以蒙哥名之。蒙哥,译义长生也。太宗在潜邸,养以为子,使昂灰二皇后抚之。睿宗卒,始命帝归藩。 太宗七年,从拔都讨奇卜察克、斡罗思诸部。九年,入奇卜察克,其别部酋八赤蛮败遁...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第四子,宪宗同母弟也。以太祖十年乙亥秋八月乙卯生。 太祖十九年春,自西域班师,至乃蛮境阿拉马克委之地,帝与皇弟旭烈兀来迎,帝射一兔,旭烈兀射一山羊。国俗:童子初猎禽兽,以血染长者拇指。旭烈兀持太祖手,用力重。太祖曰:“尔用力如此,吾为尔耻之。”帝则捧太祖之手,轻拭...
至元元年春正月丁丑朔,高丽国遣使贺正旦。戊戌,杨大渊进罗绢三百端,优诏谕之。癸卯,罢宋人互市。 二月辛亥,选儒士译写经书,并纂修国史。丙辰,罢陕西行户部。癸酉幸上都。诏总管史权等二十三人入觐。 三月已亥,命尚书宋子贞陈时务,子贞条十三策,敕中书省议行之。辛丑,立漕运司。 夏四月已卯,诏高丽国国王植入...
十年春正月乙卯朔,高丽国王王禃遣其世子愖禃来朝。戊午,忻都、郑温、洪茶邱讨耽罗。宿州万户也先不花请筑堡牛头山,以扼两淮粮运,不允。也先不花因言:“前宋人城五河,统军司皆得罪。今不筑,恐宋人先之。”帝曰:“汝言虽是,若坐视宋人戍之,罪亦不免也。”己未,禁阴阳图谶等书。癸亥,阿里海牙等克樊城。丁卯,立秘...
十五年春正月辛卯,阿老瓦丁率所部戍斡端城。己亥,以诸路州县管民官兼领收括阑遗,若官吏隐匿及擅易马匹、私配妇人者,没其家。禁买卖江南良家子女。丙午,万户秃满答儿、郝札刺不花等克泸州。庚戌,东川副都元帅张德润克涪州。 二月戊午,祀先农,蒙古胄子代耕藉田。癸亥,命淮南行省平章政事阿塔海、阿里选择江南廉能官...
十九年春正月壬戌朔,高丽国遣使贺正旦。丙寅,罢征东行中书省。撒里蛮执叛王昔里古寺以献,皇子北平王遣诸王札刺忽奏闻。丁卯,札刺忽入觐。立太仆院。丙子,畋于近郊。丁丑,高丽国贡细布。 二月辛卯朔,车驾幸柳林。修太庙及司天台。甲午,诸王相吾答儿、行中书省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征缅国。壬寅,命军官陈亡者...
二十五年苷正月辛卯,忙古带为江淮行尚书省右丞相。戊戌,大赦。壬寅,高丽国进使贡方物。癸卯,海都寇北边,诸王术伯、驸马昌吉等以兵讨之。丙午,畋于近郊。癸丑,立江南行大司农司及淮东、西两道劝农营田司。 二月丁巳,改济州漕运司为都漕运司,南北漕运。戊午,诸王哈丹秃鲁干叛,李庭等以兵讨之。庚申,大司徒撒里蛮...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讳铁木耳,是孝太子真金第三子也。母为太子元妃宏吉剌氏。至元二年九月庚子生。二十五年。诸王哈丹等叛,世祖遣帝率诸将讨平之。命帝抚军北边。三十年六月乙巳,受皇太子宝。 三十一年春正月癸酉,世祖崩,诸王大臣遣使赴于北边。 夏四月壬午,帝至上都。先是,御史中丞崔彧得传国玉玺上之。元妃遣中书...
三年春正月癸未朔,暹国、罗斛国及没剌由诸番来贡方物。赐暹世子虎符。庚寅,遣使问民疾苦。除本年内郡包银、俸钞。免江南夏税十之三。增小吏俸。置各路惠民局。封药木忽儿为定远王。辛卯,命御史台鞠浙西廉访使王遇赃罪。壬辰,杖流商丽藩臣赵仁规于安西,崔冲绍于巩昌。工部尚书也先帖木儿、翰林待制货汝舟赍诏谕商丽王王...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拉第二子也。顺宗三子:长曰魏王阿木哥,其母微;帝与仁宗皆昭献元圣皇后宏吉剌氏所出,所谓兴圣皇太后也。帝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命帝代宁远王阔阔出镇北边,御叛王海都。四年八月,效海都于阔别列之地。五年,海都率笃哇等大举入寇。八月朔,与海都战于铁坚...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讳爱育黎拔力八达,顺宗第三子,武宗同母弟也。以至元二十二年三月丙子生。 大德九年冬十月,成宗不豫,皇后伯牙吾氏出帝与兴圣皇太后居怀州。十年冬十二月,帝至怀州。所过屏供张,戒饬扈从之士毋扰累郡县,民皆感悦。 十一年春正月癸酉,成宗崩。戊子,帝与皇太后赴丧。二月辛亥,至大都,入临出居旧...
延祐元年春正月丁亥,授前中书右丞刘正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庚子,江浙行省左丞高珪为中书参知政事。丁未,诏曰:惟天惟祖宗眷佑有国,朕自即位于今四年。比者,阴阳失和,灾异屡见,岂朕修协之未至欤?抑官吏未选,而政令之或乖欤?思以回天心、召和气,侧身修行。实切朕衷。庸敕有司,务共乃职,爰布维新之令。诞敷济...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长子也。母日庄懿慈圣皇后宏吉刺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 仁宗延祐三年,议立皇太子,兴圣太后属意于帝。帝入见太后固辞日:“臣幼,宜立臣兄和世王束。”太后不从。冬十二月丁亥,立为皇太子,授金宝。六年冬十月戊午,受玉册。诏百司庶务,先启皇太子然后奏闻。 七年春正月,仁宗...
泰定皇帝,讳也孙扶木儿,裕宗之孙,显宗甘麻剌长子也。母曰宣懿淑圣皇后宏吉刺氏。世祖封显宗为晋王,出镇北边。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生帝于北边。 成宗大德六年,显宗卒,帝袭封晋王,仍镇北边。武宗至大三年九月,奏:“世祖以张铁木儿所献惠州金银铜冶赐臣,后输于有司,乞回赐。”武宗许之。...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帝生于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位于帝。 武宗崩,仁宗即位。延祐二年冬十一月,封帝为周王。三年春,议建东宫,右丞相铁木迭儿欲固宠,建议立英宗为皇太子。帝少有英气,兴圣皇太后惮之,其幸臣失烈门等亦恐帝立...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讳图帖睦尔,武宗次子也。母曰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帝以大德八年正月癸亥生。 英宗至治元年五月,钦察台、咬住告脱允察儿等交结亲落,有异志,词连于帝,乃出帝居琼州。泰定元年正月,召还至潭州,复命止之。四月,自潭州至京师。八月,赐钞三千锭。十月,封怀王食邑端州六万五千户,赐金印,并增岁币千...
至顺元年春正月丁巳,知枢密院事伯帖木儿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辛酉,有事于太庙。甲午,燕铁木儿、伯颜并乞罢退,不允,仍命阿荣、赵世安慰谕之。丁卯,诸王秃坚及万户伯忽、阿木、怯朝等起兵于云南,陷中庆路。壬申,衡阳徭寇湘乡州。癸酉,宣徽使撒敦知枢密院事。丁丑,召荆王也速也不干子脱脱木儿至京师。赵世延乞致仕,...
惠宗皇帝,讳妥欢帖木耳,明宗长子也。母曰贞裕徽圣皇后罕禄鲁氏。延祐七年夏四月丙寅生帝于北边。 至顺元年夏四月,文宗将立其子阿剌忒纳答刺为皇太子,乃以八不沙皇后言明宗平日谓太子非其子,使翰林学士阿怜帖木耳等书其事于《脱卜赤颜》,遂徙帝于高丽之大青岛。未几,有飞语谓,高丽与辽阳行省将奉帝起事。 二年十二...
至正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改元,诏曰: 朕惟帝王之道,德莫大于克孝、治莫大于克贤。朕早历多艰,入承大统,仰思祖宗付托之重,战兢惕厉,于兹八年。慨念皇考,久劳于外,甫即大位,四海觖望,凤夜追慕,不忘于怀。乃以至元六年十月初四日奉册宝,追上皇考曰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被服兖冕,裸于人室,式展孝诚。十有...
十一年春正月乙卯,有事于太庙。庚申,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以兵讨方国珍。是月,清宁殿灾。 二月,立湖南分元帅府于宝庆路。 三月庚戌,立山东分元帅府于登州。丙辰,廷试进士八十三人,赐朵列图、文允中等及第、出身有差。壬戌,征建宁处土彭斌为端本堂说书,不至。 夏四月壬午,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发民夫...
十九年春正月甲午朔,陈友谅遣其将王奉国寇信州路,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花的斤败之。乙巳,朵儿只班为中书平章政事。丙午,关先生、破头潘等陷辽阳,懿州路总管吕震、广宁路总管郭嘉死之。 二月甲申,叛将梁炳寇辰州,达鲁花赤和尚败之,以和尚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是月,诏孛罗帖木儿移兵镇大同。详定使王时为中书参知政事...
元至顺中,修经世大典,奎章阁学士虞集请赐脱卜赤颜翰林学士承旨,塔失海牙曰:脱卜赤颜不可以传外人,事格不行。故其帝系篇叙录曰:国家宗系,外廷不得而知。就简牍之可见者,谨著之旧史。世系表实本于经世大典,宜其疏舛也。脱卜赤颜今之秘史与秘史相出入者,又有拉施特之书。拉施特见蒙古金字族谱者也,盖脱卜赤颜与拉施...
○氏族表上 (表略) ...
○氏族表下 (表略) ...
○三公表 (表略) ...
○宰相年表 (表略) ...
○行省宰相年表上 (表略) ...
○行省宰相年表下 (表略) ...
○历一 △治历本末 自《三统术》以后七十余家,至郭守敬之《授时》,测验愈精,析理愈微,立数俞简信,可谓度越前古者矣。然曰月星辰之高远,而以一人之智力穷之,欲其事事物合,永无差忒,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明之《大统》,实本《授时》,至成化以后,交食已往往不验。 皇朝宣城梅文鼎、婺源江水,皆深通数理。其生时《...
△仪器 西域仪象 简仪之制:四方为趺,纵一丈八尺三分,去一以为广。趺面上广六寸,下广八寸,厚如上广。中布横车光三、纵车光三。南二,北抵南车光;北一,南抵中车光。趺面四周为水渠,深一寸,广加五分。四隅为础,出趺面内外各二寸。绕础为渠,深广皆一寸,与四周渠相灌通。又为础,于卯酉位广加四维,长加广三之二。...
步气朔第一 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为元。上考往古,下验将来,皆距立元为算。周岁消长,百年各一。其诸应等数,随时推测,不用为元。 日周,一万。 岁实,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通余,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朔实,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分九十三秒。 通闰,十万八千七百五十三分八十四秒。 岁周,三百六十五日...
△授时历经下步中星第五 大都北极,出地四十度太强。 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七十三秒。 夏至,去极六十七度四十一分一十三秒。 冬至昼,夏至夜,三千八百一十五分九十二秒。 夏至昼,冬至夜,六千一百八十四分八秒。 昏明,二百五十分。 黄道出入赤道内外去极度及半昼夜分求每日黄道出入赤道内外去极度 置...
△授时历议上验气 天道运行,如环无端,治历者必就阴消阳息之际,以为立法之始。阴阳消息之机。何从而见之?惟候其日晷进退,则其机将无所遁。候之之法,不过植表测景,以究其气至之始。智作能述,前代诸人为法略备。苟能精思密索,心与理会;则前人述作之外,未必无所增益。 旧法择地平衍,设水准绳墨,植表其中,以度其...
△授时历议下交食 历法疏密,验在交食,然推步之术难得其密,加时有早晚,食分有浅深,取其密合,不容偶然。推演加时,必本于躔离月兆月肉;考求食分。必本于距交远近;苟入气盈缩、入转迟疾未得其正,则合朔不失之先,则失之后。合朔失之先后,则亏食时刻,其能密乎?日月俱东行,而日迟月疾,月追及日,是为一会。交值之...
△立成 至元十九年,郭守敬以《授时历》虽颁行,然立成之数尚无定稿,乃比类编次,整齐分秒,裁为二卷。《明志》据监本题:太史令臣王恂奉敕撰,谓恂之稿本,守敬卒成之。监本久轶,然《明志》所载《大统通轨》之立成,则出于守敬原书无疑也。今采附《历经》之后,以备步七政盈缩迟疾者之用焉。 太阳盈初缩未限立成(冬至...
日食日晕珥诸变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上 郭守敬创制诸仪表,台官遵用百年,测验之精,远逾前代。于是日食、月五星凌犯,与夫彗孛、飞流之躔次,凡台官所测者,毕上于中书省,而载于中书之日历。虽不论占候,然元之季世,太史尚豫推林咎,因事上言。意者司天所掌,其书禁秘,故轶而不传欤?今仍旧史之文,为《天文志》,又据本纪...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惠宗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复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六月丁丑,太阴犯垒壁阵西第二星。七月己亥,太阴犯房宿北第二星。九月甲午,太阴犯东咸西第一星,填星犯进贤。乙未,太阴犯天...
太祖十四年夏,西征,大雨雪。帝疑之,耶律楚材进曰:“克敌之征也,明年冬,震雷。帝又疑之,楚材曰:“西域主将死矣。”已而,皆然。夫天之垂戒,无分于夷夏。夷夏虽殊族姓,又无不知天变之可畏者。或乃疑其附会失实,不亦妄乎!抑吾观楚材之占侯,虽验于已事,然准以《洪范》五行之说,皆不合。于是又知禨祥术数之学,或...
○五行中 《洪范》曰:“火曰炎上”。失炎上之性,时则有火灾、草妖、羽虫之孽、羊祸。其征恒燠,其色赤,是为赤眚赤祥。 定宗三年戊申,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 至元十一年十二月,淮西正阳火,庐舍、铠仗悉毁。十八年二月,扬州火。 元贞二年,杭州火,燔七百七十家。 大德八年五月,杭州火,燔四百家。...
《洪范》曰:“土爰稼穑。”失土之性,稼穑不成,时则有饥馑,为地震山崩,天雨土,花妖虫孽牛祸。其征恒风,其色黄,是为黄眚黄祥。 中统元年五月,泽州饥。二年六月,塔察儿部饥。七月,桓州饥。三年五月,甘州饥。闰九月,济南路饥。 至元二年四月,辽东饥。五年九月,益都讥。六年十一月,济南及固安、高唐二州饥。七...
自唐末疆域分袭,历五代至宋,辽与西夏尚据边垂。金灭辽克宋,赵氏南迁,划分南北。又历百余年,而元兴。迨世祖取江南,中国始统于一姓焉。元之疆域,九州而外,幅员尤广。世祖以前,阿母河、别失八里俱置尚书行省。至元初,别失八里、火州、斡端等处俱置宣慰司。又太祖分东边之地封诸弟,分西北边之地封诸子。其后,皇孙旭...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宜丰、石城四县。后改为东京,领澄、复、盖、沈、贵德、来远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文类聚》:辽阳路有澄州,知澄州当废于大德以后。及所属临溟、析木二县,复州及所属永康、化成二县,贵德州及所贵德...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大德三年罢,延祐二年复置。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三、府五、州十八,属州十一,属县七十九。 奉元路。上。金为京兆府,属京兆府路。宪宗三年,置从宜府于京兆。至元十五年,改京兆府为安西府。十六年,升安西府为安西路。皇庆元年,改为奉元路。旧领长安、咸宁、兴平、泾阳、临潼、蓝田、云阳、高陵...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领路四十二、府七,属府三,属州五十六,属县五十三。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治中兴路。至元二十七年,置云南行御史台。二十九年,徙行御史台于西川,设云南道肃政廉访司。三十年。复立行台。大德二年,罢,复置肃政廉访司。又至顺二年,置云南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旧志不书,...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二十二、府一、州二。属州二十四,县九十六。陆站一百八十处,水站八十二处。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 杭州路。上。宋杭州,属浙西路。宋高宗南波都之,为临安府。至元十三年,平宋,置两浙大都督府,又置浙西宣慰司于临安。未几,罢大都督府,立行尚书省。十五年,改杭州路总管府。二十一年,徙江...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三十二、府二、州十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州十五、属县一百四十二。蛮夷土官府州县等,不在此数。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上。宋鄂州,属荆州北路。至元十一年,归附,置安抚司。十四年,置湖北宣慰司,改安抚司为鄂州路总管府。十八年,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本路直隶行省。大德五...
△河防至正河防记 至元十七年,世祖以学士都实为诏讨使,佩虎符,寻河源于万里之外。都实既受命,道河州,至州东六十里之宁河驿。驿西南有山,曰杀马关,行一日至巅。西上愈高,四阅月始抵河源。是冬,还报,并图其城传位置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从都实之弟曰阔阔出者得其说,撰为《河源志》。临川朱思本又从八里吉思...
△通惠河阜通七坝金水河双塔河积水潭白河御河会通河衮州闸扬州运河镇江运河练湖济州河胶莱河 元之运河,自通州至京师为通惠河,自通州至直沽为白河,自临清至青沽为御河,自东昌须城县至临清为会通河,自三汊口达会通河为扬州运河,自镇江至常州吕城堰为镇江运河,南逾江淮,北至京师,为振古所无云。 通惠河,一名阜通河...
○河渠三 △浑河滹沱河冶河滦河吴松江淀山湖四川江堰盐官州海塘诸路水利 浑河,又名卢沟河,其上流为桑乾河,发源于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县,浑泉涌出,曰桑乾泉,东流自奉圣州入宛平界,至都城四十里东麻峪,分为二派:一自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一南流至武清县合御河入于海。 太宗七年八月,河决牙梳口,刘冲禄言:...
世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官制,以中书省管政事,枢密院管兵,御史台司纠劾,又设行省、行台,使内外均其轻重,以相维系,立法之善,殆为唐宋所不及。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之长,汉人、南人贰之。终元之世,奸臣恣睢于上,贪吏掊克于下,痡民蠹国,卒为召乱之阶甚矣。王天下者,不可以有所私也。至一事...
○百官二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兵事之机密及宫禁宿卫、军官选授简阅之政令,知院六员,从一品。同知四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四员,正七品。承发兼照磨二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一员,正九器。同管勾一员,从九品...
御史台,从一品。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至元五年,定御史台合行条划:一,弹劾中书省、枢密院、制国用使司等内外百官奸非,刷磨诸司案牍,并监察祭祀及出使之事。一,中书省、枢密院、制国用使司,凡有奏禀公事,与台官同奏。一,诉讼冤抑人等,民户经左右部,军户经枢密院,钱谷经制国用使司,如理断不当,赴中书省陈...
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诸族之事,遇吐蕃有事,则设分院往莅之,有大征伐,则会枢密院议之。院使十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三员,正四品。院判三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三员,从七品。照磨一员,正八品。管勾一员。正八品。至元...
太常礼仪院。秩正二品。掌祭离宗庙社稷、封赠谥法等事。院使二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一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员。正八品。中统元年,中都立太常寺,设寺丞一员。《元典章》太常寺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六品。...
詹事院。秩从一品。詹事三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詹事二员,从二品。丞二员,正三品。中议二员,从五品。长史二员,正六品。照磨二员,正八品。管勾二员。正八品。至元十年立东宫宫师府,十九年改立詹事院。《元典章》:詹事院二品,副詹事正三品,丞正四品,又有左右詹事正二品。备辅翼皇太子之任。置左右詹事各...
大都留守司。秩正二品。掌守卫都城宫禁,调度本路供亿,兼理营缮内府诸邸、尚方供张及门钥启闭之事。留守五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留守二员,正四品。判官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管勾承发架阁库一员,正八品。照磨兼覆料官一员,正八品。部役兼壕寨一员。至元八年,至元二年置宫殿府...
宣尉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布行省之政令。边陲有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安抚、宣抚、招讨等使。 宣慰使司。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凡六道:曰山东东西道,益都路置。曰河东山西道,大同路置。曰淮东道,扬州路置。曰浙东道,庆元路置。曰荆湖北道,中兴路置。曰湖南道。天临...
员任养 勋上阶: 上柱国,正一品。柱国,从一品。 上护军,正二品。护军,从二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 上骑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 骁都尉,正五品。飞骑尉,从五品。 爵八等: 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 国公,正二品。郡公,从二品。 郡侯,正三品。郡侯,从三品。 郡伯,正四...
△学校科举 自世祖以来,科举议而未行,士之进身,皆由椽吏。其岁贡之法曰吏习儒书,儒通吏事。奉行既久,考选多不如法。仁宗即位,设科取士,论才首德行,衡文先经术,立法之善,易世不能废也。惟以稔知吏弊,凡由吏出身着,限以一切之法。其后御史许有壬极论文,以为通事、知印、宣使之属尚获优升,独于椽吏待之过严,绳...
△铨法上 凡怯薛之长,得自举其居。诸怯薛岁久被遇,常加显擢,惟长官荐用,则有定制。至元二十年议:“久侍禁闼、门地崇高者,初受朝命散官,减职事一等,否则量减二等。”至大四年,诏蒙古人降一等,色目人降二等,汉人降三等。 凡台宪选用:大德元年,省议:“台官旧无选法,俱于民职选取。后互相保选,省、台各为一选...
△铨法下 凡文武散官: 多采用金制,建官之初,散官例降职事二等。至元二十年,始升官职对品,九品无散官,谓之平头敕。蒙古、色目,初授散官或降职事,再授职,虽不降,必俟官资合转,然后升职。汉人初授官,不及职,再授则降职授官。必历官至二品,则官必从职,不复用理算法矣。至治初,稍改之,寻复其旧。此外月日不及...
△考课 凡随朝职官: 至元六年格,一考升一等,两考通升二等止。六部侍郎系正四品,依旧例通理八十月,与正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系奏事之官,考满升二等。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满升一等,两考通升二等。蒙古必阇赤、省椽、通事、知印,三考从六,若正从七品职官,升二等。蒙古必阇赤考满,省椽高一...
△户口科差税法 元中叶以后,课税所入,视世祖时增二十余倍,即包银之赋亦增至十余倍,其取于民者可谓悉矣。而国用日患其不足,盖縻于佛事与诸事戚之赐赉,无岁无之,而滥恩幸赏,溢出于岁例之外者为尤甚。至大二年,中书省臣言:“常赋岁钞四百万定,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定,常年所支止二百七十万定。今已支四百二十万定,...
△田制农政 元之田制:曰官田,曰民田,曰兵民屯田。 官田皆仍南宋之旧,第核其影射而已。至元二十三年,以江南隶官之田多为豪强所据,立营田总管府履亩计之。至元二十六年,诏:“亡宋各项系官田土,每岁有额定田租,折收物色,归附以后,多为权豪势要之家影占佃种,或卖于他人。立限一百日,若限内自赴行大司农并劝农营...
△洞冶课附珠玉硝矾竹木课 凡洞冶、盐、茶、酒及一切杂税,俱谓之课程。至元二十年,以中兴州及真定、太原等路课程,较之前年,正额增余外,有多至数倍者,显见诸路并有增羡。诏中书省定办课程条画,颁于诸路: 一,定至元十二年合办税额。 一,本路公选廉干官二员为提点官。 一,榷出增余,与众特异者,量加升擢。 一...
△盐课 元初,以酒醋、盐、河泊、金、银、铁冶六色课于民,岁额银万锭。太宗二年,始定盐法:一引重四百斤,价银十两。中统二年,减为七两。至元十三年,每引改为中统钞九贯。二十六年,增为五十贯。元贞二年,又增为六十五贯。至大二年至延祐三年,累增为一百五十贯。至大四年,户部言盐课价钱,中统至元年间,每引一十四...
△酒醋课茶课市舶课 酒醋课。大宗三年,立酒醋局坊场官,榷酤办课,仍以州府县司长吏充提点官,隶征收课税所,其课税验户口多寡定之。六年,颁酒曲醋货条禁,私造者依条治罪。 至元十年,御史台言:“酒户见纳课程,每石卖钞四两,内纳官课钞一两。葡萄酒每一千斤卖钞一百两,内纳官课钞六两。此系榷货,难同商税。葡萄酒...
○食货六 △常课额外课和籴和买斡脱官钱 凡商贾之税,岁有定额,谓之常课;无定额者,谓之额外课。 太宗二年,立征收课税所,凡仓库院务官,选有资产及谨饬者充之。所办课程,每月赴课税所输纳。有贸易借贷者,徒二年,杖七十;所官扰民贪婪者,罪亦如之。定诸路课税杂税,三十分取一。 中统四年。用阿合马等言,凡京师...
△钞法 元初仿金人交钞之法,有行用钞,其制不可考。太宗八年,于元奏行交钞,耶律楚材曰:“金章宗时初行交钞,与钱通用。有司以出钞为利,收钞为讳,谓之老钞,至以万贯易一饼,国用日匮,当为殷鉴。今印造交钞,宜不过万定。”从之。先是,太祖晚年,博州行元帅府事何实因兵燹后百货不通,以丝效印置会子,一方便之。是...
△海运 伯颜海运之议,事便而费省,然卒有不虞,则举千百人之命投于不讨之渊,非若近世舟航之利,可以保万全而无覆溺之患也。今考其事故,粮则一岁所损坏者多至十余万石,少亦四五千石,其军人、水手之漂溺者可知矣。重利而轻民命,岂仁人之政哉。 至元十九年,初命上海总管罗壁、张瑄、朱清造海船六十艘,募水手,同官军...
△官俸 世祖中统元年,始给内外官吏俸钞。二年,定六部官吏俸。是年十月,定诸路州县官史俸。 至元二年,定官俸当月支付例。三年,定上任过二日、罢任过五日并给当月俸钞例。六年,定提刑按察司官吏俸。是年,又分上中下县为三等。七年,增按察司经历以下俸,定转运司官吏及渚匠官俸。八年,以阿合马言,减百官俸。九年,...
△赐赉上 赐赉之类,有三: 一日五户丝。太宗八年,以真定路民户奉太后汤沫,中原诸路民户分础诸王、外戚、功臣。耶律楚材言其非便,乃命本位止设达鲁花赤,其赋则五户出丝一斤,并随路丝线颜色皆输于有司,如其额以畀之。《太宗本纪》载诸王贵戚分地:斡鲁朵、拔都平阳府,即志之太祖长子术赤位。斡鲁朵,术赤长子也。茶...
△赐赉下 岁赐之数:答里真官人位: 岁赐银三十锭,缎一百匹。淄川王位: 岁赐银一百锭,缎三百匹。济南王位: 岁赐银一百锭,绵六百二十五斤,小银色丝五十斤,缎三百匹,羊皮一千张。斡真那颜位: 岁赐银一百锭,织五千九十八匹,绵五千九十八斤,缎三百匹,诸物折中统钞一百二十锭,羊皮五百张,金一十六锭四十五两...
△赈恤上 赈恤之法有二:曰蠲免,曰赈贷。以恩免者:朝廷有大庆则免之;有盗喊之乱、军旅供给之费,则免之;逃亡复业者,则免之;军民站户困弊,则免之。以恩赈者:曰鳏寡孤独,曰诸王部众之贫乏。其余则恩免所及者,赈亦及之。至于灾免、灾赈,则以水旱疫疠,救生恤死,尤荒政之最亟者。今类共事,分著于后。 恩免: 世...
△赈恤下入粟补官内外诸仓惠民药局 灾赈: 中统元年,平阳旱,赈之。 二年转懿州米万石,赈亲王塔齐尔部饥民。赈桓州饥民。 三年,甘州饥,给银赈之。发粟三十万石,赈济南饥民。 四年,赈河西饥民银三千七百两。彰德路及洺、磁二州旱,赈之。赈东平等处贫民钞四千锭。赈诸王只必帖木儿部贫民。 五年,益都民饥,赈之...
○礼一 △郊祀上 礼之别,有五。虽三代以后,因时损益,然其纲要莫之能易焉。蒙古之礼,多从国之旧俗,春秋所谓狄道者也。世祖中统四年,始建太庙。至元元年,有事于太庙。八年,命刘秉忠、许衡定元正受朝仪,自是册立皇后、皇太子,群臣上尊号,进皇太后册宝,皆如元正仪。盖吉礼、宾礼、嘉礼,秩秩可观矣。蒙古不行三年...
○礼二 △郊祀中 坛壝:地在丽正门外丙位,凡三百八亩有奇。坛三成,每成高八尺一寸,上成纵横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午贯地子午卿酉四位陛十有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步。壝各四门,外垣南棂星门三,东西棂星门各一。圆坛周围上下俱护以甓,内外壝各高五尺,壝四面各有门三,俱涂...
○礼三 △郊祀下 摄祀之仪,其目有九: 一曰斋戒。祀前五日质明,奉礼郎率仪鸾局,设献官诸执事版位于中书省。献官诸执事位俱藉以席,仍加紫绫褥。初献摄太尉设位于前堂阶上,稍西,东南向。监察御史二位,一位在甬道上,西稍北,东向;一位在甬道上,东稍北,西向。监礼博士二位,各次御史,以北为上。次亚献官、终献官...
○礼四 △宗庙上 宗庙祭享之礼,割牲、奠马潼,以巫祝致辞,盖蒙古旧俗也。世祖中统元年秋七月丁丑,神位于中书省,用登砍乐,遣必阇赤致祭焉。必阇赤,译言典书记者。十二月,初命制太庙祭器,法服。二年九月庚申朔,徙中书省,奏迁神主于圣安寺。辛巳,藏于瑞像殿。三年十二月癸亥,即中书省备三献官,大礼使司徒摄祀事...
○礼五 △宗庙下 亲祀时享仪,其目有八: 一曰斋戒。前祀七日,皇帝散斋四日于别殿,治事如故,不作乐,停奏刑名事,不行刑罚。致斋三日,惟专心祀事,其二日于大明殿,一日于大次。致斋前一日,尚舍监设御幄于大明殿酉序,东向。致斋之日质明,诸卫勒所部屯列。昼漏下一刻,通事舍人引侍享执事文武四品以上官,俱公服诣...
○礼六 △社稷先农 元之秩祀。天子亲遣使致祭者三:曰社稷,曰先农,曰宣圣:有司常祀者五:曰社稷,曰宣圣,曰岳渎,曰风师、雨师,曰三皇;皆以社稷为首。至元七年十二月,有诏岁祀太社太稷。二十年,诏以春秋仲月上戊祭社稷。至延祐六年,始用中戊。二十九年,建社稷坛。三十年七月,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于和义门少南...
○礼七 △宣圣庙 阙里庙 郡县宣圣庙 岳镇海渎 岳镇海渎常祀 风师雨师 七祀 三皇庙 武成王庙 前代帝王庙周公庙 名山大川忠臣义士祠 泉州神女功臣祠 城隍庙 国俗祭祀 宣圣庙,太祖始置于燕京。 中统二年,诏:“先圣庙,国家岁时致祭,诸儒月朔释奠,宜洒扫清洁。今后禁约诸官员使臣及管工匠官,毋得于庙内亵...
○礼八 △朝仪始末 元正受朝 皇帝即位受朝 皇帝上樽号受朝 太皇太后上尊号受朝 皇太后上尊号受朝 太皇太后加上尊号受朝 摄行告庙 国史院进先朝实录 表章定制 外路迎拜诏赦及送宣授宣命官 元初,凡遇称贺,则群臣皆集帐殿前,无尊卑之班。执法官厌其喧杂,挥杖逐之,去而复集。世祖即位,斡林学士承旨王磐兼太常...
○礼九 △谥法 至元三年,追谥成吉思汗以下诸汗,是为上尊谥之始。三十一年,世祖崩。夏四月甲午,成宗即位,丙午,右丞相完泽及文武百官议上大行皇帝尊谥。壬寅,为坛于都城南七里。甲辰,遣司徒兀都带、平章政事不忽木、左丞张九思率百官请谥于南郊。五月戊午,遣摄太尉兀都带奉册上尊谥、庙号及国语尊称。是日,完泽等...
○礼十 △册立皇后 册立皇太子 品官以下婚礼 祃牙祭旗鼓 大丧 品官丁忧品官以下丧礼 品官以下墓田之制 册立皇后之礼。前期二日,仪鸾司设发册宝案于大明殿御座葡稍西,设发宝案稍东,掌谒设香案于皇后殿前。设册案于殿内座榻前稍西,宝案稍东,设受册案于座榻上稍西,设受宝案于稍东。侍仪司设板位,册使副位于廷中...
○乐一 △制乐始示 登歌乐器 宫县乐器 节乐之器 文舞器 武舞器 舞表 乐县 元之乐制,雅乐施于郊庙,宴乐施于朝廷之燕享。雅乐之制有三:曰乐器,曰乐章,日乐舞。宴乐之制有二:日乐器,日乐仪。然所谓雅乐,本宋之《大晟乐》,乃方士魏汉津所者,善乎吴渊颖之言也。太常所用乐,本《大晟》之遗法也。自东都不守,...
○乐二 △郊祀乐章 成宗大德六年,合祭天地正方帝乐章: 降神,奏《乾宁之曲》,六成; 圜钟宫三成 惟皇上帝,监德昭明。把考承天,治底隆平。 孝思维则,禋祀荐诚,神其降格,万福来并。 黄钟角一成词同前。 太簇征一成词同前。 姑洗羽一成词同前。 初献盥洗,奏《肃宁之曲》: 黄钟宫 明水在下,钟鼓既奏。有...
○乐三 △郊祀乐舞 宗庙乐舞 泰宗十室乐舞 郊祀降神文舞,崇德之舞。《乾宁之曲》六成。 圜钟宫三成。始听三鼓。一声钟,一声鼓,凡三作,后仿此。一鼓,稍前,开手立;二鼓合手,退后;三鼓,相顾蹲。三鼓毕,间声作。二声钟,一声鼓。一鼓,稍前,舞蹈,二鼓,举左手,收,左揖;三鼓,举右手,收,右揖;四鼓,高呈...
○乐四 △大乐职掌器之乐宴 乐队大乐署,令一人,丞一人,掌郊社、宗庙之乐。凡乐,郊社、宗庙,则用宫县,工二百六十有一人;社稷,则用登歌,工五十有一人,二乐用工三百一十有二人,代事故者五十。前祭之月,召工习乐及舞。祀前一曰,宿县于庭中。东方、西方,设十二镈钟,各依辰位。编钟处其左,编磬处其右。黄钟之钟...
○舆服一 △皇帝冕服皇太子冠服 皇帝冕服皇太子冠服 三献官以下祭服都监库 社稷祭服宣圣庙祭服 百官冠服仪卫服色 乐服 质孙 服色等第 孔子有言:“大矣哉吴王,未能言冠而欲冠也。”宪宗二年,用冕服祭天于日月山。是时,毡裘毳幕,百度草创,独汲汲然效先王之法服,与夫差之冠何以异。是故用夏变夷,必自衣冠始焉...
○舆服二 △皇帝玺宝诸王以下印章 牌面 舆辂 仪仗 玺宝。中统二年,定用御宝制。宣命:一品、二品用玉,三品至五品用金。其文曰“皇帝行宝”者,即位时所制,惟用之诰敕。别铸宣命金宝行之。至元六年,作玉玺大小十纽,其制未闻。天历二年,作玉玺二:一曰天历之宝,一曰金章国宝,命虞集篆文。至正元年,诏刻宣文、至...
○舆服三 △崇天卤簿外仗 仪卫 中道 顿递队:象六,饰以金装莲座,香宝鞍詹辔秋勒,犛牛尾拂,跋尘,铰具。导者六人,驭者南越军六人,皆弓花角唐帽,绯絁销金□衫,镀金束带,乌靴,横列而前行。次驼鼓九,饰以镀金铰具,辔饰罽笼旗鼓缨枪。驭者九人,服同驭象者,中道相次而行。次舍人二人,四品服,骑分左右,夹驼...
○兵一 △宿卫之制佥军之制 军户 蒙古起朔方,兵制简易。部众自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尽佥为兵。非其部族者,谓之探马赤军。及取中原,佥民兵谓之汉军。得宋降兵,谓之新附军。 世祖至元七年,始定军籍及补替交换之法。南北混一之后,以蒙古、探马赤军屯于中原之地。江淮以南,则以汉军、新附军戍焉。又命亲王将重兵...
○兵二 △镇戍 元初用兵四方,凡险要之地,则留兵戍之。然因时建置,旋即裁罢,故其事无可考。 中统元年五月,诏汉军万户各于本管新旧军内摘发军人,备衣甲器仗,差官领赴燕京近地屯驻。万户史天泽,一万四百三十五人;张马哥二百四十人;解成一千七百六十人,糺叱四百六十六人,斜良拨都八百九十六人;扶沟马军奴一百二...
○兵三 △马政 蒙古,游牧之国,札木合称太祖之强曰,有骟马七十二匹。王罕饮青马乳,太祖尤慕羡之。盖国俗如此。 世祖混一之后,牧马之地,东越耽罗,北逾火里秃麻,西逾甘萧,南暨云南。又大都、上都及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周回万里,皆监牧之野。在朝置太仆寺典御马,及供宗庙影堂山陵祭祀,与玉食之。 桐乳取之百...
○兵四 △军粮站赤急递铺弓手打捕鹰房 元初用兵四方,士卒以私财自赡,贫者助以贴户。故上元养兵之费,而兵易足。至世祖定军户之籍,凡蒙古、探马赤、汉军,皆月给米五斗、盐一斤,别以米四斗赡其家。及收宋降兵,籍为新附军,以无贴户,月给米六斗、盐一斤,所谓军人盐粮例也。 至元二十二年,中书省议:“除渐长成了军...
○刑法上 刑律上 元之刑法,论者,谓得之仁厚,失之纵弛;是不然。蒙古初入中原,百司裁决率依金律。至世祖,始取见行格例,颁之有司,为《至元新格》。然帝临时裁决,往往以意出入增减,不尽用格例也。其后挟私用谲之吏,夤缘放效,骫法自专,是谓任意不任法,非纵弛之过也。呜乎!以世祖之仁明,成宗之宽恕,不能损益古...
○刑法下 刑律下 △蒙古人及僧道讯断法 赦令 刑律之条格,画一之法也。断例,则因事立法,断一事而为一例者也,诏制,则不依格例而裁之,自上者也。 中统二年,陕西四川行省乞就决边方重刑,帝不许。 三年,江汉大都督史权以赵百户挈众逃,斩之。诏:“自今部曲犯重罪,鞠同得实,必先奏闻,然后置于法。” 至元二年...
○后妃 烈祖宣懿皇后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忽鲁浑皇后以下附) 太祖忽兰皇后(古儿八速皇后以下附) 太祖也遂皇后(察合皇后以下附) 太祖也速干皇后(合答安皇后以下附)太祖完颜皇后 太宗孛刺合真皇后(昂灰二皇后以下附)太宗昭慈皇后 定宗钦淑皇后 拖雷妃显懿庄圣皇后 宪宗贞节皇后(也速儿皇后以下附) 世祖帖...
○烈祖诸子 △哈撒儿 也生哥 势都儿 哈准 子按只吉带 哈丹 帖木哥斡赤斤 塔察儿 乃颜 别克帖儿 别勒古台 口温不花 烈祖神元皇帝六子:宣懿皇后生太祖皇帝,次哈撒儿,次哈准,次帖木儿斡赤斤;太祖异母弟别克帖儿,次别勒古台。 哈撤儿,少太祖二岁,有勇力,善射。幼与太祖奉宣懿皇后居斡难河上,泰赤赤兀人...
○太祖诸子一 △木赤 拔都 伯勒克 忙哥帖木儿 脱脱 月思别 鄂尔达 昔班 土斡耳 托克帖木儿 太祖皇帝八子:光献皇后生术赤,次察合台,次太宗,次拖雷;忽兰皇后生阔列坚;也速干皇后生察兀儿;乃蛮女生术儿彻;塔塔儿女生兀鲁赤。 术赤,性卞急,骁勇善战,为诸将所服。不嗜杀,尝攻塔塔儿部,俘获者多蒙全宥。...
○太祖诸子二 △察合台 合剌旭烈兀 也速蒙哥阿鲁忽 博拉克 笃哇 也先不花怯伯笃来帖木儿贝达尔 不里秃剌 阿剌忒纳失里 察合台,太祖第二子也。太祖以其性刚,使阔阔思辅导搠之。其后分封西域,又使受教于博尔术。 太祖十四年,亲征货勒自弥,濒行,也遂皇后请择诸子定嗣大位者。太祖韪其言,召诸子,首问术赤:“...
○太祖诸子三 拖雷上 △旭烈兀出伯 阿八哈台古塔儿 拖雷,太祖第四子也。甫能言,太祖为泰亦赤兀入所虏,额诃伦太后及家人皆谓不能免;拖雷独曰:“我父乘栗色马归矣。”咸以为妄语。翼日,太祖果至。乘锁儿罕失剌所赠之栗色马;众始奇之。稍长,英武有干略。太祖亲征,常携以自随,呼为那阔儿,译言伴当也。 太祖七年...
○太祖诸子四 拖雷中 △阿鲁浑盖喀图 合赞合儿班答 不赛因 阿鲁浑,阿八哈长子也。母曰海迷失亦可敦,由宫人得幸。 台古塔儿被弑,诸将乃迎阿鲁浑立之,以布哈为相,累黄金等其身,酬其翼戴之功。使长子合赞守呼拉商、马三德兰等地,以景赤、尼佛鲁慈辅之。阿八哈旧臣射姆思哀丁阿塔玛里克志费尼比于台古塔儿,惧诛,...
○太祖诸子五 拖雷下 △阿里不哥药木忽儿 拨绰 牙忽都 末哥 阔烈坚 也不干 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世祖同母弟也。 宪宗伐宋,命世祖分兵趋鄂州,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孛鲁欢、阿蓝答儿辅之。宪宗崩,以序以贤,世祖当立。先是,世祖受关中分地,阿蓝答儿为行省,钩考陕西、河南财赋,多所谴责。事具《世祖本纪》。...
○太宗诸子 △合失 海都 察八儿 阔端太子 只必帖木儿 别帖木儿 脱脱木儿 阔出太子 失烈门 哈剌察儿 灭里 阿鲁灰帖木儿 合丹 太宗皇帝七子:孛剌合真皇后生合失;乃马真皇后生定宗;乞儿吉思皇后生阔端;次阔出、次哈剌察儿,并不详其母氏族;业里乞纳妃子生灭里;庶长子合丹,其母氏族亦佚。 合失,生于太祖...
△忽察 脑忽 禾忽 秃鲁 宪宗诸子班秃 阿速台 玉龙答失 撒里蛮彻彻秃 昔里吉 兀鲁思不花 晃火帖木儿 定宗三子:长忽察,次脑忽,次禾忽。 忽察,以定宗长子觊觎父位,而众望不属。及拔都等定议,立宪宗,忽察心不能平,谋作乱。宪宗即位,大会诸王,忽察与弟脑忽、从兄失烈门,藏兵车中,载以至。事觉,讯鞫得实...
○世祖诸子上 △皇太子真金甘麻剌 梁王松山 王禅 答剌麻八剌魏王阿木哥 世祖十一子:长朵儿只,早卒;次真金,次忙哥剌,次那木罕,皆察必皇后所出;次忽哥赤,次爱牙赤,次奥鲁赤,次阔阔出,次脱欢,次忽都鲁帖木儿,均不详其母名氏;次铁蔑赤,南必皇后所出。 皇太子真金,少从姚枢、窦默授《孝经》,又命王恂伴读...
○世祖诸子下 △忙哥刺 阿难答 那木罕 忽哥赤 也先帖木儿把匝瓦剌尔密 爱牙赤奥鲁赤 铁木儿不花老的 阿忒思纳失里搠思班 党兀班 阔阔出 脱欢 老章 孛罗不花 大圣奴 宽彻不花 和尚 帖木儿不花蛮子 忽都鲁帖木儿成宗皇太子德寿 仁宗皇子兀都思不花 泰定帝诸子八的麻亦儿间卜 小薛 允丹藏卜 文宗诸子 ...
○特薛禅 △孛秃 锁儿哈 忽怜 特薛禅,本名特因,时人以其贤智,呼为薛禅,故又称特薛禅。孛思忽儿宏吉刺氏,与斡勒忽纳氏同宗异族。孛思者,板升之异译,国语屋也;忽儿者,古阑之异译,国语圈子也。特因之族。筑室以居。与游牧之俗稍异,谓之孛思忽儿,非氏族之名也。 其先世出山,为火伤其足,故子孙多足病。部人矜...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阔里吉思、术忽难、术安)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纽林的斤、帖木儿补化、伯颜不花的斤)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汪古部长也。蒙古语:汗之子弟为剔吉,亦曰的斤,统数部之长为忽里。阿剌兀思,则其名也。汪古部乃白达达十五部之一,本为布而古特,亦曰贝而忽特,辽人称为乌而古,屡降屡叛...
札木合塔而忽台 脱黑脱阿 札木合,札只剌氏。太祖九世祖孛端察儿生札只剌歹,其母乃札儿赤兀惕兀良合之妇,已有身,为孛端察儿所掠,及生子,名以札只剌歹,义谓他人子也,是为札只剌氏之祖。札只剌歹生土古儿歹,土古兀歹生不里不勒术鲁,不里不勒术鲁生合剌合答安,合剌合答安生札木合。 札木合幼与太祖亲密,约为按答...
客烈亦王罕桑昆 札合敢不乃蛮太阳罕 不月鲁克古出鲁克 抄思别的因 客烈亦部,未详所出,或谓始居唐麓岭北谦谦州之地,后徒于土拉河。相传其祖生子七人,面黝黑,蒙古语黑为喀喇,故名其部为喀喇,又讹为客烈。后族类繁衍。如只儿起特、董鄂亦特、土马乌特、萨起牙特、哀里牙特,皆其支派;而统名为客烈亦特。言语风俗,...
木华黎上(孛鲁塔思、霸都鲁安童、兀都带、拜住) 木华黎,札益忒札剌儿氏。祖估列枯秃伯颜,父孔温窟洼。太祖征主儿乞,师还,帖列枯秃伯颜使孔温窟洼率木华黎与其弟不合,谒太祖于行在。自是,遂留事左右。孔温窟洼从太祖征蔑儿乞、乃蛮等部,数有功。太祖与乃蛮战,失利,率七骑走,饥不得食,孔温窟洼获一橐驼杀之,炙...
△木华黎下(速浑罕、乃燕、硕德、别里哥帖木儿、相威、撒蛮、脱脱、朵儿只、朵儿直班乃蛮台、带孙、忽图鲁、塔塔儿台) 速浑察,从太宗伐金,又从皇子阔出伐宋,攻枣阳,入郢州。太宗十一年,袭兄爵,驻于桓州西阿儿查秃之地,总燕京行省蒙古、汉军。凡他行省事,必先取决可否,而后上闻。赏罚明信,人莫敢犯。太宗尝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