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
(元)脱脱等 著
卷一 本纪第一

太祖一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高祖朓,是为僖祖,仕唐历永清、文安、幽都令。朓生珽,是为顺祖,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是为翼祖,历营、蓟、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是为宣祖。周显德中,宣祖贵,赠敬左骁骑卫上将军。宣祖少骁勇,善骑射,事赵王王镕,为镕将...

卷二 本纪第二

太祖二 三年春正月癸酉朔,以出师,不御殿。甲戌,王全斌克剑门,斩首万余级,禽蜀枢密使王昭远、泽州节度赵崇韬。乙亥,诏瘗征蜀战死士卒,被伤者给缯帛。壬午,全斌取利州。乙酉,蜀主孟昶降。得州四十五、县一百九十八、户五十三万四千三十有九。高丽国王遣使来朝献。戊子,吏部郎中邓守中坐试吏不当,责本曹员外郎。癸...

卷三 本纪第三

太祖三 五年春正月壬辰朔,雨雪,不御殿。禁铁铸浮屠及佛像。庚子,前卢氏县尉鄢陵许永年七十有五,自言父琼年九十九,两兄皆八十余,乞一官以便养。因召琼厚赐之,授永鄢陵令。壬寅,省州县小吏及直力人。乙巳,罢襄州岁贡鱼。二月丙子,诏沿河十七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员。庚辰,以凤州七房银冶为开宝监。庚寅,以兵部侍郎刘...

卷四 本纪第四

太宗一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即位之二年改今讳,宣祖第三子也,母曰昭宪皇后杜氏。初,后梦神人捧日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于浚仪官舍。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时晋天福四年十月七日甲辰也。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性嗜学,宣祖总兵淮...

卷五 本纪第五

太宗二 二年春正月丙辰,以德恭为左武卫大将军、判济州,封定安侯;德隆为右武卫大将军、判沂州,封长宁侯。右补阙刘蒙叟通判济州,起居舍人韩俭通判沂州。乙丑,赐德恭、德隆常奉外支钱三百万。 二月戊寅,权交州留后黎桓遣使来贡。乙未,夏州李继迁诱杀汝州团练使曹光实。己亥,占城遣使来贡。 三月己未,亲试礼部举人...

卷六 本纪第六

真宗一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德皇后李氏。初,乾德五年,五星从镇星聚奎。明年正月,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爱之,育于宫中。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

卷七 本纪第七

真宗二 六年春二月戊寅,幸飞山雄武营,观发机石、连弩,遂宴射潜龙园。己卯,以京东西、淮南水灾,遣使振恤贫民,平决狱讼。幸北宅视德润疾。庚辰,以西凉府六谷首领潘罗支为朔方军节度、灵州西面都巡检使。甲申,封贤懿长公主为郑国长公主。蕃部叶市族啰埋等内附。己丑,德润卒。庚寅,屯田员外郎盛梁坐受赇枉法,流崖州...

卷八 本纪第八

真宗三 四年春正月辛巳,诏执事汾阴懈怠者,罪勿原。乙酉,习祀后土仪。丁亥,将祀汾阴,谒启圣院太宗神御殿、普安院元德皇后圣容。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丁酉,奉天书发京师。日上有黄气如匹素,五色云如盖,紫气翼仗。庚子,右仆射、判河阳张齐贤见于汜水顿。陈尧叟献白鹿。辛丑,陈幄殿于訾村,望拜诸...

卷九 本纪第九

仁宗一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献皇后无子,取为己子养之。天性仁孝宽裕,喜愠不形于色。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寿春郡王,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兼中书令。明年,进封升王。九月丁卯,册为皇太子,以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

卷十 本纪第十

仁宗二 明道元年春二月癸卯,吕夷简上《三朝宝训》。丙午,诏仕广南者毋过两任,以防贪黩。庚戌,以张士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戊午,录故宰臣孙,并试将作监主簿。甲子,诏员外郎以上致仕者,录其子校书郎,三丞以上斋郎。丁卯,以真宗顺容李氏为宸妃,是日妃薨。 三月戊子,颁《天圣编敕》。戊戌,以江、淮...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仁宗三 庆历元年春正月辛亥朔,御大庆殿受朝。己未,加唃厮啰河西节度使。壬申,诏岁以春分祠高禖。是月,元昊请和。 二月己亥,寿国公昕薨。辛亥,罢大宴。京东西、淮、浙、江南、荆湖置宣毅军。甲辰,诏臣僚受外任者,毋得因临遣祈恩。丙午,京师雨药。是月,元昊寇渭州,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任福败于好水川,福及将佐军...

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二年春正月癸卯,以岁饥,罢上元观灯。壬子,命近臣同三司较天下财赋出入之数。 二月甲申,出内库绢五十万,下河北、陕西、河东路,以备军赏。 三月戊子朔,诏季秋有事于明堂。己丑,以大庆殿为明堂。甲午,遣官祈雨。丁酉,月犯轩辕大星。戊戌,诏明堂礼成,群臣毋上尊号。庚子,契丹遣使以伐夏师还来告。丙午,雨。己酉...

卷十三 本纪第十三

英宗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堕,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满室,或见黄龙游光中。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生,乃归濮邸。帝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见教授...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

神宗一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英宗长子,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庆历八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成云。八月,赐名仲鍼。授率府副率,三迁至右千牛卫将军。嘉祐八年,侍英宗入居庆宁宫,尝梦神人捧之登天。英宗即位,授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是年五月壬戌,受经于东宫。帝...

卷十五 本纪第十五

神宗二 三年春正月癸丑,录唐李氏、周柴氏后。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戊午,判尚书省张方平罢知陈州。 二月壬申,以翰林学士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凡九辞,诏收还敕诰。甲戌,以河州刺史瞎欺丁木征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乙酉,韩琦罢河北安抚使,为大名府路安抚使。 三月丙申,孙觉、吕公著、张戩、程颢、李...

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神宗三 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以大行太皇太后在殡,不视朝。癸酉,升许州为颍昌府。丙子,降颍昌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戊寅,上太皇太后谥曰慈圣光献。戊子,诏审刑院、刑部断议官失入者,岁具数罚之。己丑,高丽国遣使来贡。白虹贯日。辛卯,于阗国大首领阿令颠颡温等来贡。癸巳,白虹贯日。 二月丙午,以翰林学士章惇参知...

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哲宗一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神宗第六子也,母曰钦圣皇后朱氏。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己丑生于宫中,赤光照室。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迁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七年三月,神宗宴群臣于集英殿,王侍立,天表粹温,进止中度,宰相而下再拜贺...

卷十八 本纪第十八

哲宗二 绍圣元年春正月癸酉朔,群臣诣西上阁门进名奉慰。丙申,夏人来贡。辛丑,遣中书舍人吕希纯等行河。罢河东大铜钱。 二月丁未,以户部尚书李清臣为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邓润甫为尚书右丞。己酉,葬宣仁圣烈皇后于永厚陵。己未,祔神主于太庙。癸亥,减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山陵役者蠲其赋。甲子,诏依章献明...

卷十九 本纪第十九

徽宗一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封端王,出就傅。五年,加司空,改昭德、彰信军节度。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垂帘,...

卷二十 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湟路。丙戌,筑溪哥城。壬辰,诏察诸路监司贪虐者论其罪。丙申,诏京畿路改置转运使、提点刑狱官。蔡卞罢。立武学法。丁酉,秦凤蕃落献邦、潘、叠三州。以内侍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 二月乙巳,筑御谋城。己酉,置亲卫、勋卫、翊卫郎、中郎等官,以勋戚近...

卷二十一 本纪第二十一

徽宗三 二年春正月甲子,制:上书邪等人并不除监司。 二月戊子朔,蔡京复太师致仕,赐第京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三月戊午朔,定国公栱薨。己巳,御集英殿策进士。己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十三人。 夏四月己丑,诏县令以十二事劝农于境内,躬行阡陌,程督勤惰。辛卯,复行方田。日中有黑子。甲午,宴...

卷二十二 本纪第二十二

徽宗四 宣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日下有五色云。壬子,进建安郡王枢为肃王,文安郡王杞为景王,并为太保。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丁巳,金人使李善庆来,遣赵有开报聘,至登州而还。戊午,以余深为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为特进、...

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三

钦宗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徽宗皇帝长子,母曰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乙酉生于坤宁殿。初名亶,封韩国公,明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大观二年正月,进封定王。政和元年三月,讲学于资善堂。三年正月,加太保。四年二月癸酉,冠于文德殿。五年二月乙巳,立为皇太...

卷二十四 本纪第二十四

高宗一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曰显仁皇后韦氏。大观元年五月乙巳生东京之大内,赤光照室。八月丁丑,赐名,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二年正月庚申,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进封康王。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

卷二十五 本纪第二十五

高宗二 二年春正月丙戌朔,帝在扬州。丁亥,录两河流亡吏士。沿河给流民官田、牛、种。戊子,金人陷邓州,安抚刘汲死之。辛卯,置行在榷货务。壬辰,金人犯东京,宗泽遣将击却之。癸巳,复明法新科。甲午,诣寿宁寺,谒祖宗神主。乙未,金人破永兴军,前河东经制副使傅亮以兵降,经略使唐重、副总管杨宗闵、提举军马陈迪、...

卷二十六 本纪第二十六

高宗三 四年春正月甲辰朔,御舟碇海中。乙巳,金人犯明州,张俊及守臣刘洪道击却之。丙午,帝次台州章安镇。己酉,遣小校自海道如虔州问安太后。庚戌,金人再犯明州,张俊引兵去,浙东副总管张思政及刘洪道继遁。癸丑,贬郭仲荀汝州团练副使、广州安置。丙辰,诏原两浙州郡降金官吏。丁巳,娄宿陷陕州,守臣李彦仙死之。己...

卷二十七 本纪第二十七

高宗四 二年春正月癸巳朔,帝在绍兴府,率百官遥拜二帝,不受朝贺。甲午,诏复置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丙申,赐杨邦乂谥曰忠襄。韩世忠围建州。丁酉,蠲诸路元年逋税。庚子,陕西叛将白常围岷州,关师古率兵破之。辛丑,韩世忠拔建州,范汝为自焚死,斩其二弟,余党悉平。壬寅,帝发绍兴。曹成释向子諲。丙午,帝至临安府。...

卷二十八 本纪第二十八

高宗五 五年春正月乙巳朔,日有食之。帝在平江府。金人去濠州。丁未,戒诸军战陈毋杀中原民籍充金兵者。命鬻官田宅输钱专充军费。戊申,进庐、泰二州守御官属各一官。己酉,诏前宰执吕颐浩等十九人及行在职事官各条上攻战备御措置绥怀之策。免淮南官吏去职之罪,仍令还任。承州水砦统领仲谅复入楚州。庚戌,张俊遣统领杨忠...

卷二十九 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 八年春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丙申,减临安府夏税折输钱。戊戌,张守罢。辛丑,伪齐知寿州宋超率兵民来归。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将兀鲁,执其守刘永寿来降。诏以方议和好,禁沿海州郡遣人过淮招纳。丁未,大阅张俊军。戊申,以兵部侍郎胡世将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二月戊午,刘锜入见。减建康府夏税折输钱,蠲民户逋租、...

卷三十 本纪第三十

高宗七 十二年春正月癸卯,罢枢密行府。庚申,孙近分司、漳州居住。 二月丁丑,加建国公瑗为检校少保,进封普安郡王。己卯,赐杨沂中名存中。丙戌,诏诸州修学宫。辛卯,蠲广南东、西路骆科残扰州县今年租。镇江、太平、池州、芜湖大火。癸巳,金主许归梓宫及皇太后,遣何铸等还。 三月丙申,临安府火。壬寅,命普安郡王...

卷三十一 本纪第三十一

二十三年春正月癸卯,进韦渊太傅。己酉,复以李显忠为宁国军节度使。 二月癸亥,幸玉津园,遂幸延祥观。庚午,脔虔州军贼黄明等八人于都市。辛未,改虔州为赣州。壬申,申严冒贯请举法。癸未,赏平赣盗功,以李耕为金州观察使,将士进秩、给赏有差。 三月丙午,齐安郡王士〈亻褭〉薨于建州,追封循王。诏凡民认复军庄营田...

卷三十二 本纪第三十二

高宗九 三十一年春正月甲戌朔,以日食,不受朝。丁丑,雷。丁亥,免湖州增丁所输绢。夜,风雷雨雪交作。辛卯,诏江、浙官民户均输和市絁帛。壬辰,刘宝落节钺、福建路居住。丙申,大雨雪,给三衙卫士、行在贫民钱及薪炭,命常平振给辅郡细民,诸路监司决狱。己亥,放张浚、胡铨自便。庚子,禁淮南拘籍户马。 二月戊申,复...

卷三十三 本纪第三十三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讳昚,字元永,太祖七世孙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国公惟宪,惟宪生新兴侯从郁,从郁生华阴侯世将,世将生庆国公令譮,令譮生子偁,是为秀王。王夫人张氏梦人拥一羊遗之曰:"以此为识。"已而有娠,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青杉闸之官舍,红光满室,如日正中。少长,...

卷三十四 本纪第三十四

孝宗二 三年春正月甲辰,诏廷尉大理官毋以狱情白宰执,探刺旨意为轻重。庚戌,置三省户房国用司。初,以国用匮乏,罢江州屯驻军马,至是复留之。癸亥,罢铜钱过江之禁。裁定利州西路诸军额。 二月壬申,诏国用司月上宫禁及百司官吏、三衙将士请给之数。癸酉,出龙大渊为江东总管,曾觌为淮西总管。甲戌,大渊改浙东,觌改...

卷三十五 本纪第三十五

孝宗三 五年春正月辛丑,侍御史谢廓然乞戒有司毋以程颐、王安石之说取士。从之。癸卯,罢特旨免臣僚及寺观科徭。庚戌,大风。己未,诏侍从、台谏、两省官集议考课法。 二月己巳,置州县丁税司。辛未,申严武臣呈试法。诏二广毋以摄官人治狱。丁丑,禁解盐入京西界。甲申。雨土。庚寅,威州蛮寇边,讨降之。 三月丁未,李...

卷三十六 本纪第三十六

光宗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二十年赐今名,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及庄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类己,欲立为太子,而以其非次,迟之。乾道六年七月,太史奏:木、火...

卷三十七 本纪第三十七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讳扩,光宗第二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为恭王,慈懿梦日坠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十月丙午,生于王邸,五年五月,赐今名。十一月乙丑,授右千牛卫大将军。七年,光宗为皇太子。淳熙五年十月戊午,迁明州观察使,封英国公。七年二月,初就傅。九年正月,始冠。...

卷三十八 本纪第三十八

宁宗二 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午,申严福建科盐之禁。壬戌,谢深甫等荐士三十有五人,诏籍名中书,以待选擢。丁卯,命路钤按阅诸州兵士,毋受馈遗及擅招军。违者置诸法。庚午,以葛邲配飨光宗庙庭。丙子,金遣完颜充来吊祭。 二月戊子,诏求明历之士,壬辰,开资善堂。遣俞烈使金报谢。癸巳,监察御史施康年劾少傅、观文殿大学...

卷三十九 本纪第三十九

宁宗三 嘉定元年春正月戊寅,右谏议大夫叶时等请枭韩侂胄首于两淮以谢天下,不报。辛巳,下诏求言。壬午,王柟还自河南,持金人牒,求韩侂胄首。丙戌,叶时等复请枭侂胄首于两淮。戊子,安定郡王伯栩薨。壬辰,以史弥远知枢密院事,以许奕为金国通谢使。 二月戊申,追复赵汝愚观文殿大学士,谥忠定。诏史官改绍熙以来韩侂...

卷四十 本纪第四十

宁宗四 十年春正月癸巳,雨土。乙未,大风。庚子,遣钱抚贺金主生辰。 二月庚申,地震。 夏四月丁未朔,金人犯光州中渡镇,执榷场官盛允升杀之,遂分兵犯樊城。戊申,鄂州、江陵府副都统王守中引兵拒之,金人遂分兵围枣阳、光化军。丙辰,诏江淮制置使李珏、京湖制置使赵方措置调遣,仍听便宜行事。丁巳,命四川制置使董...

卷四十一 本纪第四十一

理宗一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讳昀,太祖十世孙。父希〈王卢〉,追封荣王,家于绍兴府山阴县,母全氏。以开禧元年正月癸亥生于邑中虹桥里第。前一夕,荣王梦一紫衣金帽人来谒,比寤,夜漏未尽十刻,室中五采烂然,赤光属天,如日正中。既诞三日,家人闻户外车马声,亟出,无所睹。幼尝昼寝,人忽见身...

卷四十二 本纪第四十二

理宗二 端平二年正月丁酉,太阴行犯太白。甲寅,诏议胡瑗、孙明复、邵雍、欧阳修、周敦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子庙庭,升孔伋十哲。丙辰,诏主管侍卫马军孟珙黄州驻紥,措置边防。丁巳,孟珙入见。辛酉,以御前宁淮军统制、借和州防御使程芾为大元通好使,从义郎王全副之,寻以武功郎杜显为添差通...

卷四十三 本纪第四十三

理宗三 四年春正月壬寅朔,诏边将毋擅兴暴掠,虐杀无辜,以慰中原遗黎之望。帝制《训廉》、《谨刑》二铭,戒饬中外。以李鸣复参知政事,杜范同知枢密院事,刘伯正签书枢密院事,余玠华文阁待制、依旧四川安抚制置使、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财赋,李曾伯宝章阁直学士、依旧淮东安抚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戊午,枢密院言...

卷四十四 本纪第四十四

理宗四 二年春正月乙亥朔,大元城利州、阆州。诏湘潭县民陈克良孝行,表其门。 二月甲辰朔,诏太常厘正秦桧谥,因谕辅臣曰:"谥'缪狠'可也。"荧惑犯权星。乙巳,诏利州统制吕达战没,赠官四转,官一子承信郎,一子下班祗应。己酉,余晦兼四川屯田使。庚申,诏饶州布衣饶鲁不事科举,一意经学,补迪功郎、饶州教授。辛...

卷四十五 本纪第四十五

理宗五 景定元年春正月丙子,诏奖贾似道功。庚辰,岁星、荧惑合在尾。壬辰,诏:"知涪州赵〈立或〉,聚粮不运饷兵士,遂为北有,已削一秩,罚轻,再削两秩。"乙未,潼川城仙侣山。贾似道言:"高达守鄂州城凡三月,大元师北还。"二月丙午,诏贾似道以缗钱三千万犒师,并示赏功之典。己酉,以高达为宁江军承宣使、右金吾...

卷四十六 本纪第四十六

度宗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讳禥,太祖十一世孙。父嗣荣王与芮,理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于绍兴府荣邸。初,荣文恭王夫人全氏梦神言:"帝命汝孙,然非汝家所有。"嗣荣王夫人钱氏梦日光照东室,是夕,齐国夫人黄氏亦梦神人采衣拥一龙纳怀中,已而有娠。及生,室有赤光。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

卷四十七 本纪第四十七

瀛国公二王附 瀛国公名,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九月己丑,生于临安府之大内。九年十一月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甲申,兄昰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户;弟昺保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信王,加食邑一...

卷四十八 志第一

○仪象极度黄赤道中星土圭 夫不言而信,天之道也。天于人君有告戒之道焉,示之以象而已。故自上古以来,天文有世掌之官,唐虞羲、和,夏昆吾,商巫咸,周史佚、甘德、石申之流。居是官者,专察天象之常变,而述天心告戒之意,进言于其君,以致交修之儆焉。《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

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 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东蕃近阊阖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四星曰上弼一曰上辅,五星为少弼一曰少辅,六星为上卫,七星为少卫,八星为少丞或曰上丞。其西蕃近阊阖门第一星为右...

卷五十 志第三

◎天文三 ○二十八舍上二十八舍 东方 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为太阴道。盖天之三门,犹房之四表。星明大,吉,王道太平,贤者在朝;动摇、移徙,王者行;左角赤明,狱平;暗而微小,王道失。陶隐居曰:"左...

卷五十一 志第四

◎天文四 ○二十八舍下 西方 奎宿十六星,天之武库,一曰天豕,一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沟渎。西南大星曰天豕目,亦曰大将。明动,则兵、水大出。日食,鲁国凶,边兵起及水旱。日晕,为兵,为火。月食,聚敛之臣有忧。月晕,兵败,籴贵,将戮,人疾疫。月犯之,其分乱。岁星犯之,近臣为逆;守之,虫为灾,人民饥,盗...

卷五十二 志第五

◎天文五 ○七曜景星彗孛客星流星妖星星变云气日食日变日煇气月食月变月煇气 七曜 日为太阳之精,君之象,日行一度,一年一周天。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君道至大,则日色光明;动不失时,则日扬光。至德之萌,日月如连壁。君臣有道,则日含"王"字;君亮天工,则日备五色;有圣人起,则日再中。人君有德,日有四彗,...

卷五十三 志第六

◎天文六 ○月犯五纬月犯列舍上 月犯五纬 建隆二年十一月癸未,月犯岁星。三年二月乙巳,又犯。 开宝三年九月乙卯,犯填星。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己亥,掩荧惑。八月甲戌,与太白合。八年七月辛巳,凌岁星。 端拱元年二月戊申,犯填星。辛亥,犯岁星。六月丁卯,掩填星。 淳化元年十一月丙申,与荧惑合。二年六月己丑,...

卷五十四 志第七

◎天文七 ○月犯列舍下 元祐元年正月丁酉,犯毕。庚子,入井。乙巳,犯灵台。丙午,犯右执法。己酉,犯亢。丁卯,入东井。戊辰,犯水位。甲戌,犯左执法。乙亥,犯进贤。戊寅,犯氐。闰二月壬辰,掩毕。乙未,入东井。乙巳,入氐。三月壬申,又入。戊辰,犯右执法。戊寅,犯罗堰。四月癸巳,犯轩辕御女。辛丑,犯罚。甲辰...

卷五十五 志第八

○五纬犯列舍 岁星 建隆二年四月乙巳,犯左执法。五月己丑,犯东井。十月乙巳,犯亢。 太平兴国八年七月丙寅,入张。 雍熙元年正月辛巳,犯灵台第一星。 至道元年十一月庚戌,犯右执法。三年十月丁巳,入氐。 咸平元年三月乙酉,退行入氐。七月庚戌,入亢。 景德二年八月壬子,入太微。十二月壬辰,犯天樽。三年十月...

卷五十六 志第九

◎天文九 ○岁星昼见太白昼见经天五纬相犯老人星景星彗星客星 岁星昼见 嘉祐五年三月乙未,岁星昼见。六年六月壬申,昼见。七年六月丙子,昼见。八年七月癸亥,昼见。 治平元年六月壬戌,昼见。 元符二年八月癸未,昼见。 太白昼见经天 开宝元年六月丁丑,太白昼见。戊寅,复见。 淳化元年六月庚午,七月丁丑,十一...

卷五十七 志第十

◎天文十 ○流陨一 流陨 建隆元年正月戊午,有星出东北方,青赤色,北行,初小后大,尾迹断续,光烛地。四月,有星出天市垣。六月癸酉,有大星赤色,出心大星。甲申,有星赤色,出太微垣,历上相。乙未,有大星色赤,流虚东北。九月癸亥,有星出昴。甲子,有星如缶,出卯,光明烛地。十二月戊辰,有星青赤色,出参旗西南...

卷五十八 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 ○流陨二 熙宁元年正月辛卯,星出张西南,如太白,速行入浊没,赤黄。乙未,星出左摄提西,如太白,东南急行,至库楼北没,赤黄,有尾迹。二月戊午,星出常陈南,如太白,西慢行至轩辕东没,赤黄,有尾迹。辛酉,星出北斗魁东,如太白,南急行,至轩辕大星南没,赤黄,有尾迹。壬戌,星出角东,如太白,西急行...

卷五十九 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 ○流陨三 元丰元年正月丁卯,星出天纪,向南速行,至天社北没,赤黄。庚午,星出天纪南,如太白,西南慢行,至天社没,赤黄,有尾迹。闰正月壬寅,星出紫微垣内钩陈北,如杯,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甲辰,星出柳北,如杯,西急行,至天廪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二月己酉,星出太微垣内,如杯,西...

卷六十 志第十三

○流陨四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癸亥,星出西南,如盂,东北急流,入尾距星没,青黑,无尾迹,明烛地。 崇宁元年三月庚辰,星出张,如金星,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丁卯,星出尾,如杯,西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闰六月癸酉,星出斗,向西南慢流,至建没,青白,有尾迹,数小星从之。八...

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 水上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盈天地之间,无非五行之妙用。人得阴阳五行之气以为形,形生神知而五性动,五性动而万事出,万事出而休咎生。和气致祥,乖气致异,莫不于五行见之。《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

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 ○水下 建隆三年春,延、宁二州雪盈尺,沟洫复冰,草木不华。丹州雪二尺。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雍熙二年冬,南康军大雨雪,江水冰,胜重载。 端拱元年闰五月,郓州风雪伤麦。 淳化三年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 咸平四年三月丁丑,京师及近畿诸州雪,损桑...

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火上 炎上,火之性也。火失其性,则为灾眚。旧说以恒燠、草妖、羽虫之孽,羊祸、赤眚、赤祥之类皆属之火,今从之。 建隆元年,宿州火,燔民舍万余区。二年三月,内酒坊火,燔舍百八十区,酒工死者三十余。三年正月,滑州甲仗库火。燔仪门及军资库一百九十区,兵器、钱帛并尽。开封府通许镇民家火。燔庐舍三...

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 ○火下 乾德二年十月,眉州献《禾生九穗图》。四年四月,府州、尉氏县、云阳县并有麦两歧。五月,鱼台县麦秀三歧。六月,南充县民何约田禾一茎十三穗,一茎十一穗;七月,又生一茎九穗。 开宝二年五月,梓、蜀二州;六年四月,东明县;八年五月,郑州、梓州、合州巴川县并献瑞麦。 太平兴国元年九月,隰州献...

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木 曲直,木之性也。木失其性,则为妖祥。旧说以狂咎、木冰、恒雨、服妖、龟孽、鸡祸、青眚、青祥之类,皆属之木,今从之。 太平兴国六年正月,瑞安县民张度解木五片,皆有"天下太平"字。 至道六年,修昭应宫,有木断之,文如点漆,贯彻上下,体若梵书。十一月,襄州民刘士家生木。有文如龙、鱼、凤、鹤之...

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金 从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则为变怪。旧说以僣咎、恒旸、诗妖、民讹、毛虫之孽,白眚、白祥之类皆属之金,今从之。 建隆二年七月,晋州神山县北谷中有铁随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 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夹江县民王谊得黑石二,皆丹文,其一云"君王万岁",其二云"赵二十一帝",缄其石来献。 至...

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五行五 ○土 稼穑作甘,土之性也。土失其性,则为灾凶。旧说以恒风、脂夜之妖,华孽、臝虫之孽,牛祸、黄眚、黄祥,皆属之土,今从之。 建隆元年,河南诸州乏食。 乾德元年,齐、隰等州饥。二年,州府二十二饥。 开宝四年,州府六水、一旱,诸州民乏食。五年,大饥。六年,水,民饥。九年,州府十二饥。 太平兴国四...

卷六十八 志第二十一

◎律历一 ○应天乾元仪天历 古者帝王之治天下,以律历为先。儒者之通天人,至律历而止。历以数始,数自律生,故律历既正,寒暑以节,岁功以成,民事以序,庶绩以凝,万事根本,由兹立焉。古人自入小学,知乐知数,已晓其原。后世老师宿儒犹或弗习律历,而律历之家未必知道,各师其师,岐而二之。虽有巧思,岂能究造化之统...

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二

◎律历二 ○应天乾元仪天历 步月离入先后历(《乾元》谓之月离。《仪天》谓之步月离。) 离总:五万五千一百二十、秒一千二百四十二。(《乾元》转分一万六千二百、秒一千二百四。《仪天》历终分二十七万八千三百一、秒一百六十五。) 转日:二十七、五千五百四十六、秒六千二百一十。(《乾元》转历二十七、一千六百三...

卷七十 志第二十三

◎律历三 ○应天乾元仪天历 步五星 岁星总:七十九万七千九百三十一、秒五。(《乾元》率二十三万四千五百三十五、秒五千七百二十五,《仪天》木星周率四百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秒七千五百六十。) 平合:三百九十八日、八千八百五十七、秒二十八。(《乾元》余二千五百五十五、秒八千六百二十五,约分八十七。《仪天》...

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律历四 道体为一,天地之元,万物之祖也。散而为气,则有阴有阳;动而为数,则有奇有偶;凝而为形,则有刚有柔;发而为声,则有清有浊,其著见而为器,则有律、有吕。凡礼乐、刑法、权衡、度量皆出于是。自周衰乐坏,而律吕候气之法不传。西汉刘歆、扬雄之徒,仅存其说。京房作准以代律,分六十声,始于南事,终于去灭。...

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律历五 ○步日躔 周天分:三百八十六万八千六十五、秒二。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虚分二千七百一十五、秒二,约分二十五、秒六十四。) 岁差:一百二十五、秒二。 乘法:三十二。 除法:四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 求每日盈缩定数:以乘法乘所入气升降分,如除法而一,为其气中平率;与后气中平率相减,为差率...

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律历六 ○崇天历 步交会 交终分:二十八万八千一百七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终日:二十七、余二千二百四十七、秒四千二百七十七。 交中日:一十三、余六千四百一十八、秒七百三十八半。 朔差日:二、余三千三百七十一、秒五千七百二十三。 后限日:一、余一千六百八十五、秒七千八百六十一半。 望策:十四、...

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律历七 ○明天历 《崇天历》行之至于嘉祐之末,英宗即位,命殿中丞、判司天监周琮及司天冬官正王炳、丞王栋、主簿周应祥、周安世、马杰、灵台郎杨得言作新历,三年而成。琮言:"旧历气节加时,后天半日;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之候差十刻。"既而司天中官正舒易简与监生石道、李遘更陈家学。于是诏翰林学士范镇、诸王府...

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八

◎律历八 ○明天历 步晷漏术 二至限:一百八十一日六十二分。 一象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 消息法:一万六百八十九。 辰法:三千二百五十。 刻法:三百九十。 半辰法:一千六百二十五。 昏明刻分:九百七十五。 昏明:二刻一百九十五分。 冬至岳台晷景常数:一丈二尺八寸五分。 夏至岳台晷景常数:一尺五寸七分...

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九

◎律历九 ○皇祐浑仪 尧敕羲和制横箫以考察星度,其机衡用玉,欲其燥湿不变,运动有常,坚久而不能废也。至于后世,铸铜为圆仪,以法天体。自洛下闳造《太初历》,用浑仪,及东汉孝和帝时,太史惟有赤道仪,岁时测候,颇有进退。帝以问典星待诏姚崇等,皆曰:"星图有规法,日月实从黄道,今无其器,是以失之。"至永元十...

卷七十七 志第三十

◎律历十 ○观天历 元祐《观天历》 演纪上元甲子,距元祐七年壬申,岁积五百九十四万四千八百八算。(上考往古,每年减一;下验将来,每年加二。) 步气朔 统法:一万二千三十。 岁周:四百三十九万三千八百八十。 岁余:六万三千八十。 气策:一十五、余二千六百二十八、秒一十一。 朔实:三十五万五千二百五十三...

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

◎律历十一 ○观天历 步交会 交终分:三十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一、秒九千九百四十四。 交终日:二十七、余二千五百五十一、秒九千九百四十四。 交中日:一十三、余七千二百九十、秒九千九百七十二。 朔差日:二、余三千八百三十一、秒五十六。 望策:一十四、余九千二百六、秒五千。 后限日:一、余一千九百一十五、秒...

卷七十九 志第三十二

◎律历十二 ○纪元历 崇宁《纪元历》 演纪上元上章执徐之岁,距元符三年庚辰,岁积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三千四百六十算;至崇宁五年丙戌,岁积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六算。 步气朔第一 日法:七千二百九十。 期实:二百六十六万二千六百二十六。 朔实:二十一万五千二百七十八。 岁周:三百六十五日、余一千七百...

卷八十 志第三十三

◎律历十三 ○纪元历 步交会 交终分:一十九万八千三百七十七、秒八百八十。 交终日:二十七、余一千五百四十七、秒八百八十。 交中日:一十三、余四千四百一十八、秒五千四百四十。 朔差日:二、余二千三百二十、秒九千一百二十。 望策:一十四、余五千五百七十九。 已上秒母一万。 交率:三百二十四。 交数:四...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历十四 中原既失,礼乐沦亡。高宗时,胡铨著《审律论》,曰: 臣闻司马迁有言曰:"六律为万事根本,其于兵械尤所重,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臣尝深爱迁之言律于兵械为尤重,而深惜后之谈兵者止以战斗、击刺、奇谋,此律之所以汨陈而学者未尝道也。 夫律、度、量、衡,古也渊源于马迁,滥觞于班...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历十五 乾道四年,礼部员外郎李焘言:"《统元历》行之既久,与天不合,固宜;《大衍历》最号精微,用之亦不过三十余年,后之欲行远也难矣。抑历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知其是。仁宗用《崇天历》,天圣至皇祐四年十一月日食,二历不效,诏以唐八历及宋四历参定,皆以《景福》为密,遂欲改作。而刘羲叟谓:"《崇...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律历十六 ○绍兴统元乾道淳熙会元历 演纪上元甲子,距绍兴五年乙卯,岁积九千四百二十五万一千五百九十一。(《乾道》上元甲子,距乾道三年丁亥,岁积九千一百六十四万五千八百二十三。《淳熙》上元甲子,距淳熙三年丙申,岁积五千二百四十二万一千九百七十二。《会元》上元甲子,距绍熙三年辛亥,岁积二千五百四十九万...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京城京畿路京东路京西路 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建隆四年,取荆南,得州、府三(江陵府,归、峡。),县一十七,户一十四万二千三百。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监一(潭、衡、邵、郴、道、永、全、...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河北路河东路 河北路。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熙宁六年,再分为两路。 东路。府三:大名,开德,河间。州十一:沧,冀,博,棣,莫,雄,霸,德,滨,恩,清。军五:德清,保顺,永静,信安,保定。县五十七。 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八年,始置大名府路安抚使,统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

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地理三 ○陕西 陕西路。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熙宁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远军为一路,置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又以熙、河等五州军为一路,通旧鄜延等五路,共三十四州军,后分永兴、保安军、河中、陕府、商、解、同、华、耀、虢、鄜、延、丹、坊、环、庆、邠宁州为永兴军等路,...

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两浙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 两浙路。熙宁七年,分为两路,寻合为一;九年,复分;十年,复合。府二:平江,镇江。州十二: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县七十九。南渡后,复分临安、平江、镇江、嘉兴四府、安吉、常、严三州、江阴一军为西路;绍兴、庆元瑞安...

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福建路 成都府路 潼川府路 利州路 夔州路 福建路。州六:福,建,泉,南剑,漳,汀。军二:邵武,兴化。县四十七。南渡后,升建州为府。绍兴三十二年,户一百三十九万五百六十五,口二百八十二万八千八百五十二。 福州,大都督府,长乐郡,威武军节度。旧领福建路钤辖,建炎三年升帅府。崇宁户二十一万一...

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 ○广南东路 广南西路 燕山府路 广南东路。府一:肇庆。州十四:广,韶,循,潮,连,梅,南雄,英,贺,封,新,康,南恩,惠。县四十三。南渡后,府三:肇庆,德庆,英德。州十一:广,韶,循,潮,连,封,新,南恩,梅,雄,惠。绍兴三十二年,户五十一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口七十八万四千七百七十四。 广州...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 ○黄河上 黄河自昔为中国患,《河渠书》述之详矣。探厥本源,则博望之说,犹为未也。大元至元二十七年,我世祖皇帝命学士蒲察笃实西穷河源,始得其详。今西蕃朵甘思南鄙曰星宿海者,其源也,四山之间,有泉近百泓,汇而为海,登高望之,若星宿布列,故名。流出复潴,曰哈刺海,东出曰赤宾河,合忽阑、也里术二河...

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 ○黄河中 熙宁四年七月辛卯,北京新堤第四、第五埽决,漂溺馆陶、永济、清阳以北,遣茂则乘驿相视。八月,河溢澶州曹村,十月,溢卫州王供。时新堤凡六埽,而决者二,下属恩、冀,贯御河,奔冲为一。帝忧之,自秋迄冬,数遣使经营。是时,人争言导河之利,茂则等谓:"二股河地最下,而旧防可因,今堙塞者才三十...

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 ○黄河下汴河上 元祐八年二月乙卯,三省奉旨:"北流软堰,并依都水监所奏。"门下侍郎苏辙奏:"臣尝以谓软堰不可施于北流,利害甚明。盖东流本人力所开,阔止百余步,冬月河流断绝,故软堰可为。今北流是大河正溜,此之东流,何止数倍,见今河水行流不绝,软堰何由能立?盖水官之意,欲以软堰为名,实作硬堰,...

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 ○汴河下 洛河 蔡河 广济河 金水河 白沟河 京畿沟渠 白河 三白渠 邓许诸渠附 元丰元年五月,西头供奉官张从惠复言:"汴口岁开闭,修堤防,通漕才二百余日。往时数有建议引洛水入汴,患黄河啮广武山,须凿山岭十数丈,以通汴渠,功大不可为。去年七月,黄河暴涨,水落而稍北,距广武山麓七里,退滩高阔...

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 ○漳河 滹沱河 御河 塘泺缘边诸水 河北诸水 岷江 漳河源于西山,由磁、洺州南入冀州新河镇,与胡卢河合流,其后变徙,入于大河。 神宗熙宁三年,诏程昉同河北提点刑狱王广廉相视。四年,开修,役兵万人,袤一百六十里。帝因与大臣论财用,文彦博曰:"足财用在乎安百姓,安百姓在乎省力役。且河久不开,不...

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 ○东南诸水上 开宝间,议征江南。诏用京西转运使李符之策,发和州丁夫及乡兵凡数万人,凿横江渠于历阳,令符督其役。渠成,以通漕运,而军用无阙。 八年,知琼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度灵塘,开修渠堰,溉水田三百余顷,居民赖之。" 初,楚州北山阳湾尤迅急,多有沈溺之患。雍熙中,转运使刘蟠议开沙河,以...

卷九十七 志第五十

◎河渠七 ○东南诸水下 淮郡诸水:绍兴初,以金兵蹂践淮南,犹未退师,四年,诏烧毁扬州湾头港口闸、泰州姜堰、通州白莆堰,其余诸堰,并令守臣开决焚毁,务要不通敌船;又诏宣抚司毁拆真、扬堰闸及真州陈公塘,无令走入运河,以资敌用。五年正月,诏淮南宣抚司,募民开浚瓜洲至淮口运河浅涩之处。 乾道二年,以和州守臣...

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礼一 ○吉礼一 五代之衰乱甚矣,其礼文仪注往往多草创,不能备一代之典。宋太祖兴兵间,受周禅,收揽权纲,一以法度振起故弊。即位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重集三礼图》,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详定之。开宝中,四方渐平,民稍休息,乃命御史中丞刘温叟、中书舍人李昉、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卢多逊、左司员外郎、...

卷九十九 志第五十二

◎礼二(吉礼二) ○南郊 南郊坛制。梁及后唐郊坛皆在洛阳。宋初始作坛于东都南薰门外,四成、十二陛、三壝。设燎坛于内坛之外丙地,高一丈二尺。设皇帝更衣大次于东壝东门之内道北,南向。仁宗天圣六年,始筑外壝,周以短垣,置灵星门。亲郊则立表于青城,表三壝。神宗熙宁七年,诏中书、门下参定青城殿宇门名。先是,每...

卷一百 志第五十三

◎礼三(吉礼三) ○北郊祈谷五方帝感生帝 北郊。宋初,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祇。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祇。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配二坛。太平兴国以后,但以宣祖、太祖更配。真宗乃以太宗配方丘,宣祖配神州地祇。皇祐初,礼官言:"皇地祇坛四角再成,面广四丈九尺,东西四丈六尺。上成高四尺五寸...

卷一百一 志第五十四

◎礼四(吉礼四) ○明堂 明堂。宋初,虽有季秋大享之文,然未尝亲祠,命有司摄事而已。真宗始议行之,属封岱宗、祀汾阴,故亦未遑。皇祐二年三月,仁宗谓辅臣:"今年冬至日,当亲祀圜丘,欲以季秋行大享明堂礼。然自汉以来,诸儒各为论议,驳而不同。夫明堂者,布政之宫,朝诸侯之位,天子之路寝,乃今之大庆殿也。况明...

卷一百二 志第五十五

◎礼五(吉礼五) ○社稷 岳渎 籍田 先蚕 奏告 祈禜 社稷,自京师至州县,皆有其祀。岁以春秋二仲月及腊日祭太社、太稷。州县则春秋二祭,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簿尉终献。如有故,以次官摄。若长吏职官或少,即许通摄,或别差官代之。牲用少牢,礼行三献,致斋三日。其礼器数:正配坐尊各二,...

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六

◎礼六吉礼六 ○朝日夕月 九宫贵神 高禖 大火 寿星灵星 风伯雨师 司寒 蜡 七祀 马祖 酺神 朝日,夕月。庆历,用羊、豕各二,笾豆十二,簠、簋、俎二。天禧初,太常礼院以监察御史王博文言,详定:"准礼,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国语》:'太采朝日,少采夕月。'又曰:'春朝朝日,秋夕夕月。'唐...

卷一百四 志第五十七

◎礼七吉礼七 ○封禅 汾阴后土 朝谒太清宫 天书九鼎 封禅。太宗即位之八年,泰山父老千余人诣阙,请东封。帝谦让未遑,厚赐以遣之。明年,宰臣宋琪率文武官、僧道、耆寿三上表以请,乃诏以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事于泰山,命翰林学士扈蒙等详定仪注。既而乾元、文明二殿灾,诏停封禅,而以是日有事于南郊。 真宗大中祥符元...

卷一百五 志第五十八

◎礼八(吉礼八) ○文宣王庙 武成王庙 先代陵庙 诸神祠 至圣文宣王。唐开元末升为中祠,设从祀,礼令摄三公行事。朱梁丧乱,从祀遂废。后唐长兴二年,仍复从祀。周显德二年,别营国子监,置学舍。宋因增修之,塑先圣、亚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之木壁,太祖亲撰《先圣》、《亚圣赞》,十哲以...

卷一百六 志第五十九

◎礼九(吉礼九) ○宗庙之制 宗庙之制。建隆元年,有司请立宗庙,诏下其议。兵部尚书张昭等奏:"谨案尧、舜、禹皆立五庙,盖二昭二穆与其始祖也。有商建国,改立六庙,盖昭穆之外,祀契与汤也。周立七庙,盖亲庙之外,祀太祖与文王、武王也。汉初立庙,悉不如礼。魏、晋始复七庙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庙之室,隋文但...

卷一百七 志第六十

◎礼十(吉礼十) ○禘祫 宗庙之礼。每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则上食、荐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唯亲郊、封祀。又有朝享、告谢及新主祔谒,皆大祀也。二荐,则行一献礼。其祔祭,春祀司命及户,夏祀灶,季夏祀中霤,秋祀门及厉,冬祀行,惟腊享、禘祫则遍祀焉。 禘祫之礼。真宗咸平二年八月...

卷一百八 志第六十一

◎礼十一(吉礼十一) ○时享 荐新 加上祖宗谥号 庙讳 时享。太祖乾德六年十月,判太常寺和岘上言:"按《礼阁新仪》,唐天宝五年,诏享太庙宜祭料外,每室加常食一牙盘。将来享庙,欲每室加牙盘食,禘祫、时享亦准此制。"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十二月,太常礼院言:"今月二十三日,腊享太庙。缘孟冬已行时享,冬至又尝...

卷一百九 志第六十二

◎礼十二(吉礼十二) ○后庙 景灵宫 神御殿 功臣配侑 群臣家庙 后庙之制。建隆三年,追册会稽郡夫人贺氏曰孝惠皇后,止就陵所置祠殿奉安神主,荐常馔,不设牙盘祭器。乾德元年,孝明皇后王氏崩,始议置庙及二后先后之次。太常博士和岘请共殿别室,以孝明正位内朝,请居上室;孝惠缘改葬,不造虞主,与孝明同祔,宜居...

卷一百一十 志第六十三

◎礼十三(嘉礼一) ○上尊号仪 高宗内禅仪 上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仪 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飨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又以岁时朝会、养老、宣赦、拜表、临轩命官附之,今依《政和礼》,分朝会为宾礼,余如其旧云。 尊号之典,唐始载于礼官。宋每大祀,群臣诣东上阁门,拜表请上尊号,或三上,或五上,多谦抑弗许。...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礼十四(嘉礼二) ○册立皇后仪 册命皇太子仪 册皇太子 妃仪 公主受封仪 册命亲王大臣仪 册立皇后。建隆元年,立琅邪郡夫人王氏为皇后,命所司择日备礼册命。自后,凡制书云册命者,多不行册礼。后妃皆写册命告身,以金花龙凤罗纸、金涂褾袋,有司进入,学士院草制,宣于正殿。近臣、牧守、宗室皆修贡礼,群臣拜表...

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礼十五(嘉礼三) ○圣节 诸庆节 圣节。建隆元年,群臣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正月十七日,于大相国寺建道场以祝寿,至日,上寿退,百僚诣寺行香。寻诏:"今后长春节及诸庆节,常参官、致仕官、僧道、百姓等毋得进奉。" 太宗以十月七日为乾明节,复改为寿宁节。 真宗以十二月二日为承天节。其仪:帝御长春殿,诸...

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六十六

◎礼十六(嘉礼四) ○宴飨 游观 赐酺 宴飨之设,所以训恭俭、示惠慈也。宋制,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京,凡国有大庆皆大宴,遇大灾、大札则罢。天圣后,大宴率于集英殿,次宴紫宸殿,小宴垂拱殿,若特旨则不拘常制。凡大宴,有司预于殿庭设山楼排场,为群仙队仗、六番进贡、九龙五凤之状,司天...

卷一百十四 志第六十七

◎礼十七(嘉礼五) ○巡幸 养老 视学 赐进士宴 幸秘书省 进书仪 大射仪 乡饮酒礼 巡幸之制,唐《开元礼》有告至、肆觐、考制度之仪,《开宝通礼》因之。 太祖幸西京,所过赐夏、秋田租之半。真宗朝诸陵及举大礼,途中皆服折上巾、窄袍,出京、过京城,服靴袍、具鸾驾。群臣公服系鞋,供奉班及内朝官前导。凡从官...

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

◎礼十八(嘉礼六) ○皇太子冠礼 皇子附 公主笄礼 公主下降仪宗室附 亲王纳妃 品官婚礼士庶人婚礼 皇太子冠仪,尝行于大中祥符之八年。徽宗亲制《冠礼沿革》十一卷,命仪礼局仿以编次。 其仪:前期奏告天地、宗庙、神稷、诸陵、宫观。殿中监帅尚舍张设垂拱、文德殿门之内,设香案殿下螭陛间,又为房于东朵殿。大晟...

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礼十九(宾礼一) ○大朝会仪 常朝仪 《周官》:司仪掌九仪宾客摈相,诏王南乡以朝诸侯。"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盖君臣之际体统虽严,然而接以仁义,摄以威仪,实有宾主之道焉。是以《小雅·鹿鸣》燕其臣下,皆以嘉宾称之。宋之朝仪,政和详定五礼,列为宾礼。今修《宋史》,存其旧云。 大朝会。...

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礼二十(宾礼二) ○入阁仪 明堂听政仪肆赦仪附 皇太后垂帘仪 皇太子正至受贺仪 皇太子与百官师保相见仪 入阁仪。唐制:天子日御正衙以见群臣,必立仗。朔望荐食陵寝,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乃自正衙唤仗由宣政两门而入,是谓东、西上阁门,群臣俟于正衙者因随以入,故谓之入阁。五代以来,正衙既废,而入阁亦希阔...

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礼二十一(宾礼三) ○朝仪班序 百官转对 百官相见仪制 朝仪班序。太祖建隆三年三月,有司上合班仪: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三京牧,大都督,大都护,御史大夫,六尚书,常侍,门下、中书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

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礼二十二(宾礼四) ○录周后 录先圣后 群臣朝使宴饯 朝臣时节馈廪 外国君长来朝 契丹夏国使副见辞仪高丽附 金国使副见辞仪 诸国朝贡 昔周灭殷,封微子为殷后,俾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宋以柴周之后为二恪,又录孔子之后,亦先王崇德象贤之意也,故皆为宾礼。其余则有朝使之宴饯、岁时之廪馈及外国之...

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礼二十三(宾礼五附录) ○群臣上表仪 宰臣赴上仪 朝省集议班位 臣僚上马之制 臣僚呵引之制 群臣上表仪。《通礼》:守宫设次于朝堂,文东武西,相对为首设中书令位于群臣之北。礼曹掾举表案入,引中书令出,就南面立。礼部郎中取表授中书令,令即受表入奏。 其礼:凡正、至不受朝,及邦国大庆瑞、上尊号请举行大礼...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