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
(元)脱脱等 著
卷一百二十一 志第七十四

◎礼二十四(军礼) ○祃祭 阅武 受降 献俘 田猎 打球救 日伐鼓 祃,师祭也,宜居军礼之首。讲武次之,受降、献俘又次之。田猎以下,亦各以类附焉。 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后魏出师,又建纛头旗上。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牙;遣著作佐郎李巨源即北郊望气...

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礼二十五(凶礼一) ○山陵 山陵、谥祔、服纪、葬仪与士庶之丧制为凶礼。其上陵忌日,汉仪如吉祭。宋制,是日禁屠杀,设素馔,辍乐举哭,素服行事,因以类附焉。 太祖建国,号僖祖曰钦陵,顺祖曰康陵,翼祖曰定陵,宣祖曰安陵。 安陵在京城东南隅,乾德初,改卜河南府巩县西南四十里訾乡邓封村。以司徒范质为改卜安陵...

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礼二十六(凶礼二) ○园陵 濮安懿王园庙 秀安僖王园庙 庄文景献二太子欑所上陵忌日 皇后园陵。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皇太后杜氏崩于滋德殿。三日,百官入临。明日大敛,欑于滋福宫,百官成服,中书、门下、文武百僚、诸军副兵马使以上并服布斜巾四脚、直领衤兰衫,外命妇帕头、帔、裙衫。九日,帝见百官于紫宸门。...

卷一百二十四 志第七十七

◎礼二十七(凶礼三) ○外国丧礼及入吊仪 诸臣丧葬等仪 凡外国丧,告哀使至,有司择日设次于内东门之北隅,命官摄太常卿及博士赞礼。俟太常卿奏请,即向其国而哭之,五举音而止。皇帝未释素服,人使朝见,不宣班,不舞蹈,不谢面天颜,引当殿,喝"拜",两拜,奏圣躬万福。又喝"拜",两拜,随拜万岁。或增赐茶药及传...

卷一百二十五 志第七十八

◎礼二十八(凶礼四) ○士庶人丧礼 服纪 士庶人丧礼。开宝三年十月,诏开封府:禁丧葬之家不得用道、释威仪及装束异色人物前引。太平兴国七年正月,命翰林学士李昉等重定士庶丧葬制度。昉等奏议曰:"唐大历七年,诏丧葬之家送葬祭盘,只得于丧家及茔所置祭,不得于街衢张设。又长庆三年,令百姓丧葬祭奠不得以金银、锦...

卷一百二十六 志第七十九

◎乐一 有宋之乐,自建隆讫崇宁,凡六改作。始,太祖以雅乐声高,不合中和,乃诏和岘以王朴律准较洛阳铜望臬石尺为新度,以定律吕,故建隆以来有和岘乐。仁宗留意音律,判太常燕萧言器久不谐,复以朴准考正。时李照以知音闻,谓朴准高五律,与古制殊,请依神瞽法铸编钟。既成,遂请改定雅乐,乃下三律,炼白石为磬,范中金...

卷一百二十七 志第八十

◎乐二 景祐三年七月,冯元等上新修《景祐广乐记》八十一卷,诏翰林学士丁度、知制诰胥偃、直史馆高若讷、直集贤院韩琦取邓保信、阮逸、胡瑗等钟律,详定得失可否以闻。 九月,阮逸言:"臣等所造钟磬皆本于冯元、宋祁,其分方定律又出于胡瑗算术,而臣独执《周礼》嘉量声中黄钟之法及《国语》钧钟弦准之制,皆抑而不用。...

卷一百二十八 志第八十一

◎乐三 元丰三年五月,诏秘书监致仕刘几赴详定所议乐,以礼部侍郎致仕范镇与几参考得失。而几亦请命杨杰同议,且请如景祐故事,择人修制大乐。诏可。 初,言大乐七失:一曰歌不永言,声不依永,律不和声。盖金声舂容,失之则重;石声温润,失之则轻;土声函胡,失之则下;竹声清越,失之则高;丝声纤微,失之则细;革声隆...

卷一百二十九 志第八十二

◎乐四 崇宁四年七月,铸帝鼐、八鼎成。八月,大司乐刘昺言:"大朝会宫架旧用十二熊罴按,金錞、箫、鼓、觱篥等与大乐合奏。今所造大乐,远稽古制,不应杂以郑、卫。"诏罢之。又依昺改定二舞,各九成,每三成为一变,执籥秉翟,扬戈持盾,威仪之节,以象治功。庚寅,乐成,列于崇政殿。有旨,先奏旧乐三阙,曲未终,帝曰...

卷一百三十 志第八十三

◎乐五 高宗南渡,经营多难,其于稽古饰治之事,时靡遑暇。建炎元年,首诏有司曰:"朕承祖宗遗泽,获托臣民之上,扶颠持危,夙夜痛悼。况于闻乐以自为乐,实增感于朕心。"二年,复下诏曰:"朕方日极忧念,屏远声乐,不令过耳。承平典故,虽实废名存,亦所不忍,悉从减罢。"是岁,始据光武旧礼,以建武二载创立郊祀,乃...

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乐六 光宗受禅,崇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暨寿圣皇太后尊号,寿皇乐用《乾安》,寿圣、寿成乐用《坤安》,三殿庆礼,在当时侈为盛仪。寻以礼部、太常寺言:"国朝岁飨上帝,太祖肇造王业,则配冬飨于圜丘;太宗混一区宇,则春祈谷、夏大雩、秋明堂俱配焉。高宗身济大业,功德茂盛,所宜奉侑,仰继祖宗,以协先儒严祖之议,...

卷一百三十二 志第八十五

◎乐七(乐章一) ○郊祀 祈谷 雩祀 五方帝 感生帝 建隆郊祀八曲 降神,《高安》在国南方,时维就阳。以祈帝祉,式致民康。豆笾鼎俎,金石丝簧。礼行乐奏,皇祚无疆。 皇帝升降,《隆安》步武舒迟,升坛肃祗。其容允若,于礼攸宜。 奠玉币,《嘉安》嘉玉制币,以通神明。神不享物,享于克诚。 奉俎,《丰安》笙镛...

卷一百三十三 志第八十六

◎乐八(乐章二) ○明堂大飨 皇地祇 神州地祇 朝日夕月 高禖 九宫贵神 景祐大享明堂二首 真宗配位奠币,《诚安》 思文圣考,对越在天。侑神作主,奉币申虔。 酌献,《德安》 偃革兴文,封峦考瑞。威烈巍巍,允膺宗祀。 皇祐亲享明堂六首 降神,《诚安》 维圣享帝,维孝严亲。肇图世室,躬展精禋。 镛鼓既设...

卷一百三十四 志第八十七

◎乐九(乐章三) ○太庙常享 禘袷 加上徽号 郊前朝享 皇后别庙 建隆以来祀享太庙一十六首 迎神,《礼安》 肃肃清庙,奉祠来诣。格思之灵,如在之祭。 克谨威仪,载严容卫。降福孔皆,以克永世。 皇帝行,《隆安》 工祝升阶,宾尸在位。祗达孝思,允修毖祀。 显相有仪,克恭乃事。俨恪其容,通此精意。 奠瓒用...

卷一百三十五 志第八十八

◎乐十(乐章四) ○朝谒玉清昭应宫 太清宫 朝享景灵宫 封禅 礼汾阴 奉天书 祭九鼎 真宗奉圣祖玉清昭应宫御制十一首 降圣,《真安》 巍巍真宇,奕奕殊庭。规模太紫,炳焕丹青。 元命祗答,大猷是经。多仪有践,丕应无形。 肆设金石,声闻杳冥。伫回飚驭,永祐基扃。 奉香,《灵安》 芳气上浃,飚驭下临。绍承...

卷一百三十六 志第八十九

◎乐十一(乐章五) ○祀岳镇海渎 祀大火 祀大辰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 迎神,《静安》 钟石既作,俎豆在前。云旗飞扬,神光肃然。 当驾飚欻,来乎青圆。言备缛礼,享兹吉蠲。 册入门,《正安》 节彼乔岳,神明之府。秩秩威仪,肃肃灵宇。 懿号克崇,庶物咸睹。帝籍升名,式绥九土。 酌献东岳,《嘉安》 ...

卷一百三十七 乐志第九十

祭太社太稷祭风雨雷师祭先农先蚕亲耕藉田 蜡祭释奠文宣王武成王祭祚德庙祭司中司命 景德祭社稷三首 降神,《静安》 百谷蕃滋,丽乎下土。聿崇明祀,垂之千古。 育物惟茂,粒民斯普。报本攸宜,国章咸睹。 奠玉币酌献,《嘉安》 于穆大祀,功利相宣。灵坛美报,历代昭然。 介以蕃祉。祚以丰年。土爰稼穑,允协民天。...

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乐十三(乐章七) ○朝会 御楼肆赦 恭上皇帝皇太后尊号上 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 皇帝升坐,《隆安》 天临有赫,上法乾元。铿锵六乐,俨恪千官。 皇仪允肃,玉坐居尊。文明在御,礼备诚存。 公卿入门,《正安》 尧天协纪,舜日扬光。涉慎尔止,率由旧章。 佩环济济,金石锵锵。威仪炳焕,至德昭彰。 上寿,...

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乐十四(乐章八) ○恭上皇帝皇太后尊号下 册立皇后 册皇 太子 皇子冠 乡饮酒 闻喜宴 鹿鸣宴 绍熙元年恭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尊号册宝十四首 大庆殿发册宝降殿,《正安》 帝受内禅,纪元绍熙。钦崇慈亲,孝心肃祗。 乃建显号,乃蒇丕仪。发册广庭,声歌侑之。 中书令、侍中奉三宫册宝诣东阶...

卷一百四十 志第九十三

◎乐十五(鼓吹上) 鼓吹者,军乐也。昔黄帝涿鹿有功,命岐伯作凯歌,以建威武、扬德风、厉士讽敌。其曲有《灵夔竞》、《雕鹗争》、《石坠崖》、《壮士怒》之名,《周官》所谓"师有功则凯歌"者也。汉有《朱鹭》等十八曲,短箫铙歌序战伐之事,黄门鼓吹为享宴所用,又有骑吹二曲。说者谓列于殿庭者为鼓吹,从行者为骑吹。...

卷一百四十一 志第九十四

◎乐十六(鼓吹下) ○高宗郊祀大礼五首 《导引》 圣皇巡狩,清跸驻三吴,十世嗣瑶图。边尘不动干戈戢,文德溥天敷。灰飞缇室气潜嘘,郊见紫坛初。归来赦令楼前下,喜气溢寰区。 《六州》 双凤落,佳气蔼龙山。澄江左,清湖右,日夜海潮翻。因吉地,卜筑圜坛。宏基隆陛级,神位周环。边陲静,挂起橐鞬,奠枕海隅安。三...

卷一百四十二 志第九十五

◎乐十七 ○诗乐 琴律 燕乐 教坊 云韶部 钧容直 四夷乐 诗乐虞庭言乐,以诗为本。孔门礼乐之教,自兴于《诗》始。《记》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咏歌以养其性情,舞蹈以养其血脉,此古之成材所以为易也。宋朝湖学之兴,老师宿儒痛正音之寂寥,尝择取《二南》、《小雅》数十篇,寓之埙籥,使学者朝夕咏歌。自尔...

卷一百四十三 志第九十六

◎仪卫一 ○殿庭立仗 綦天下之贵,一人而已。是故环拱而居,备物而动,文谓之仪,武谓之卫。一以明制度,示等威;一以慎出入,远危疑也。《书》载弁戈、冕刘、虎贲、车辂,王出入,执盾以夹王车。朝仪之制,固已粲然。降及秦、汉,始有周庐、陛戟、卤簿、金根、大驾、法驾千乘万骑之盛。历代因之,虽或损益,然不过为尊大...

卷一百四十四 志第九十七

◎仪卫二 ○宫中导从 行幸仪卫 太上皇仪卫 后妃仪卫 宫中导从之制,唐已前无闻焉。五代汉乾祐中,始置主辇十六人,捧足一人,掌扇四人,持踏床一人,并服文绫袍、银叶弓脚幞头。尚宫一人,宝省一人,高鬓、紫衣。书省二人,紫衣、弓脚幞头。新妇二人,高鬟、青袍。大将二人,紫衣、弓脚幞头。童子执红丝拂二人,高鬟髻...

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仪卫三 ○国初卤簿 国初卤簿。太祖建隆四年,将郊祀,大礼使范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同详定大驾卤簿之制,惟得唐长兴《南郊卤簿字图》,校以令文,颇有阔略违戾者。礼仪使陶谷建议:"金吾及诸卫将军导驾及押仗,旧服紫衣,请依《开元礼》各服本色绣袍。金吾以辟邪,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雕虎,威卫以赤豹,武...

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 ○政和大驾卤簿并宣和增减 小驾附 政和大驾卤簿。象六,分左右。次六引:开封令、开封牧、大司乐、少傅、御史大夫、兵部尚书。(各用本品卤簿。)次金吾纛、槊。左右皂纛各六,(执、托各一人,纟斥四人。)押衙四人,(并骑。)犦槊八,(执各一人。)本卫上将军、将军各四人,本卫大将军二人,(并骑。)犦槊...

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仪卫五 ○绍兴卤簿 皇太后皇后卤簿 皇太子卤簿 妃附 王公以下卤簿 绍兴卤簿。宋初,大驾用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二人。宣和,增用二万六十一人。建炎初,裁定一千三百三十五人。绍兴初,用宋初之数,十六年以后,遂用一万五千五十人;明堂三分省一,用一万一十五人,孝宗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明堂用三千三百十九人。以后...

卷一百四十八 志第一百一

◎仪卫六 ○卤簿仪服。 卤簿仪服。自汉卤簿,象最在前。晋平吴后,南越献驯象,作大车驾之,以载黄门鼓吹数十人,使越人骑之以试桥梁。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木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幨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杏叶,红犛牛尾拂,跋尘。每象,南越军一人跨其上,四人引,并花脚幞头、绯绣窄衣、银带。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二

◎舆服一 ○五辂 大辂 大辇 芳亭辇 凤辇 逍遥辇 平辇 七宝辇 小舆 腰舆耕根车 进贤车 明远车 羊车 指南车 记里鼓车 白鹭车 鸾旗车 崇德车 皮轩车 黄钺车 豹尾车 属车 五车 凉车 相风乌舆 行漏舆 十二神舆 钲鼓舆 钟鼓楼舆 昔者圣人作舆,轸之方以象地,盖之圆以象天。《易·传》言:"黄帝、...

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三

◎舆服二 ○后妃车舆 皇太子王公以下车舆 伞扇鞍勒 门戟旌节。 皇后之车,唐制六等:一曰重翟,二曰厌翟,三曰翟车,四曰安车,五曰四望车,六曰金根车。宋因之,初用厌翟车。其制:箱上有平盘,四角曲阑,两壁纱窗,龟文,金凤翅,前有虚匮、香炉、香宝,绯绣幰衣、络带、门帘,三辕凤首,画梯,推竿,行马,绯缯裹索...

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四

◎舆服三 ○天子之服 皇太子附 后妃之服 命妇附 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中兴之后则有之。 大裘之制。神宗元丰四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

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五

◎舆服四 ○诸臣服上 诸臣祭服。唐制,有衮冕九旒,鷩冕八旒,毳冕七旒,絺冕六旒,玄冕五旒。宋初,省八旒、六旒冕。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青罗衣绣山、龙、雉、火、虎蜼五章,绯罗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绯蔽膝绣山、火二章,白花罗中单,玉装剑、佩,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绯白罗大带,绯罗袜、履,...

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六

◎舆服五 ○诸臣服下 士庶人服 公服。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诏朝官出知节镇及转运使、副,衣绯、绿者并借紫。知防御、团练、刺...

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七

◎舆服六 ○宝印 符券 宫室制度 臣庶室屋制度 宝。秦制,天子有六玺,又有传国玺,历代因之。唐改为宝,其制有八。五代乱离,或多亡失。周广顺中,始造二宝:其一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一曰"皇帝神宝"。太祖受禅,传此二宝,又制"大宋受命之宝"。至太宗,又别制"承天受命之宝"。是后,诸帝嗣服,皆自为一宝,...

卷一百五十五 志第一百八

◎选举一(科目上) 自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始于《舜典》。司徒以乡三物兴贤能,太宰以三岁计吏治,详于《周官》。两汉而下,选举之制不同,归于得贤而已。考其大要,不过入仕则有贡举之科,服官则有铨选之格,任事则有考课之法。然历代之议贡举者每曰:"取士以文艺,不若以德行。就文艺而参酌之...

卷一百五十六 志第一百九

◎选举二(科目下举遗逸附) 高宗建炎初,驻跸扬州,时方用武,念士人不能至行在,下诏:"诸道提刑司选官即转运置司州、军引试,使副或判官一人董之。河东路附京西转运司。国子监、开封府人就试于留守司,命御史一人董之。国子监人愿就本路试者听。"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

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十

◎选举三(学校试律学等试附) 凡学皆隶国子监。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之,初无定员,后以二百人为额。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及三舍法行,则太学始定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谕月书其行艺于籍。行谓率教不戾规矩,艺谓治经程文。季...

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选举四(铨法上) 太祖设官分职,多袭五代之制,稍损益之。凡入仕,有贡举、奏荫、摄署、流外、从军五等。吏部铨惟注拟州县官、幕职,两京诸司六品以下官皆无选;文臣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则审官院主之;武臣刺史、副率以上内职,枢密院主之,使臣则三班院主之。其后,典选之职分为四:文选曰审官东院,曰流内铨...

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选举五(铨法下) ○远州铨 补荫 流外补 川峡、闽、广,阻远险恶,中州之人,多不愿仕其地。初,铨格稍限以法,凡州县、幕职,每一任近,即一任远。川峡、广南及沿边,不许挈家者为远,余悉为近。既分川峡为四路,广南东、西为二路,福建一路,后增荆湖南一路,始立八路定差之制,许中州及土著在选者随意就差,名曰"...

卷一百六十 志第一百一十三

◎选举六(保任考课) 保任之制。铨注有格,概拘以法,法可以制平而不可以择才,故予夺升黜,品式具在,而又责官以保任之。凡改秩迁资,必视举任有无,以为应否;至其职任优殊,则又随事立目,往往特诏公卿、部刺史、牧守长官,即所部所知,扬其才识而任其能否。上自侍从、台谏、馆学,下暨钱谷、兵武之职,时亦以荐举命之...

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

◎职官一 ○三师 三公 宰执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昔武王克商,史臣纪其成功,有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后世曰爵,曰官,曰职,分而任之,其原盖始乎此。然周初之制,已不可考。周公作六典,自天官冢宰而下,小大高下,各帅其属以任其事,未闻建官而不任以事,位事而不命以官者;至于列爵...

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职官二 ○枢密院 宣徽院 三司使 翰林学士院 侍读侍讲 崇政殿说书 诸殿学士 诸阁学士 诸修撰直阁 东宫官 王府官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以升拣、废置揭帖兵籍;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除授内...

卷一百六十三 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部监门 六部架阁 吏部掌文武官吏选试、拟注、资任、迁叙、荫补、考课之政令,封爵、策勋、赏罚殿最之法。凡文阶官之等三十,武选官之等五十有六,幕职州县官之等七,散官之等九,皆以左右高下分属于四选。曰尚书左选,文臣京朝官以上及职任非中书首除授者悉掌之。曰尚...

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职官四 ○御史台 秘书省 殿中省 太常寺 宗正寺 大宗正司 附:光禄寺卫尉寺大仆寺 【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凡祭祀、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咸平四年,以御史二人充左右巡使;分纠不...

卷一百六十五 志第一百一十八

◎职官五 ○大理寺 鸿胪寺 司农寺 太府寺 国子监 少府监 将作监 军器监 都水监 司天监 【大理寺】旧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建隆三年,以工部尚书窦仪判寺事。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汔,同署以上于朝。详断官八人,以京官充,(国初,大理正、丞、评事皆有定员,...

卷一百六十六 第一百一十九

◎职官六 ○殿前司 侍卫亲军 环卫官 皇城司 三卫官 客省引进 四方馆 东西上阁门 带御器械 人内内侍省 内侍省 开封府 临安府 河南应天府 次府节度使 承宣观察防御等使 【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

卷一百六十七 第一百二十

◎职官七 ○大都督府 制置使 宣谕使 宣抚使 总领 留守 经略安抚使 发运使都转运使 招讨使 招抚使 抚谕使 镇抚使 提点刑狱 提举常平茶马市舶等职 提举学事 提点开封府界公事 提举河北籴便司 经制边防财用 提举解盐保甲三白渠弓箭手等职 府州军监 诸军通判 幕职诸曹等官 诸县令丞簿尉镇砦官 庙令丞簿...

卷一百六十八 志第一百二十一

○建隆以后合班之制 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为宰相。)亲王、枢宏使、留守、节度、京尹兼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并为使相。)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旧仪,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在太保下。国朝以来,自太傅除太尉,今依此次序。其三师、三公之称如旧仪...

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职官九(叙迁之制) ○群臣叙迁 流内铨 流外出官 文散官 武散官 爵 勋 功臣检校官 兼官 试秩绍兴以后阶官 文臣京官至三师叙迁之制 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有出身转大理评事,无出身转太常寺奉礼郎。内带馆职同有出身,后族、两府之家转太祝。) 太常寺太祝,奉礼郎(有出身转诸寺、监丞,...

卷一百七十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职官十(杂制) ○赞引 导从 赐 食邑 实封 使职 宫观 赠官 叙封 致仕 荫补 赞引 旧中书门下、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并绯衣双引,仍传呼。(开宝中,学士止令一吏前导,亦罢传呼,惟谢恩初上日,双引传呼云。)使相、仆射、两省五品已上,一吏前引。(枢密使兼相者,二吏,不赞引。大中祥符五年,止令于本厅赞引...

卷一百七十一 志第一百二十四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 ○奉禄匹帛 职钱 禄粟 傔人衣粮 厨料 薪炭诸物 奉录(自宰臣而下至岳渎庙令,凡四十一等。) 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绵百两。)枢密使带使相,侍中枢密使,(春、冬衣同宰相。)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及带宣徽使,并前两府除节度使及节度使移镇,...

卷一百七十二 志第一百二十五

◎职官十二(奉禄制下) ○增给 公用钱 给券 职田 增给 权三司使,知开封府,百千。权发遣三司使,五十千。玉清昭应宫、景灵宫、会灵观三副使,观文殿大学士,三十千。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元丰添保和殿大学士。)宫观、三司判官,判子司,(权及权发遣同。)开封府判官,提举诸司库务,管辖三司军大将,提点...

卷一百七十三 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货上一(农田) 昔武王克商,访箕子以治道,箕子为之陈《洪范》九畴,五行五事之次,即曰"农用八政",八政之目,即以食货为先。五行,天道也;五事,人道也。天人之道治,而国家之政兴焉。是故食货而下,五卿之职备举于是矣:宗伯掌邦礼,祀必有食货而后仪物备,宾必有食货而后委积丰;司空掌邦土,民必有食货而后可...

卷一百七十四 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货上二(方田赋税) 方田神宗患田赋不均,熙宁五年,重修定方田法,诏司农以《均税条约并式》颁之天下。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

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和籴漕运) 布帛宋承前代之制,调绢、绸、绢、布、丝、绵以供军须,又就所产折科、和市。其纤丽之物,则在京有绫锦院,西京、真定、青益梓州场院主织锦绮、鹿胎、透背,江宁府、润州有织罗务,梓州有绫绮场,亳州市绉纱,大名府织绉縠,青、齐、郓、濮、淄、濰、沂、密、登、莱、衡、永、全州市平絁。东京...

卷一百七十六 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货上四(屯田常平义仓) 前代军师所在,有地利则开屯田、营田,以省馈饷。宋太宗伐契丹,规取燕蓟,边隙一开,河朔连岁绎骚,耕织失业,州县多闲田,而缘边益增戍兵。自雄州东际于海,多积水,契丹患之,不得肆其侵突;顺安军西至北平二百里,其地平旷,岁常自此而入。议者谓宜度地形高下,因水陆之便,建阡陌,浚沟洫...

卷一百七十七 志第一百三十

◎食货上五(役法上) 役法役出于民,州县皆有常数。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承符、人力、手力、散从官给使令;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候、拣、掏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定差。京百司补吏,须不碍役乃听。 建隆中,诏文武官、内诸司...

卷一百七十八 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货上六(役法下振恤) 役法 中书舍人苏轼在详定役法所,极言役法可雇不可差,第不当于雇役实费之外,多取民钱,若量入为出,不至多取,则自足以利民。司马光不然之,光言:"差役已行,续闻有命:雇募不足,方许定差。屡有更张,号令不一。又转运使欲合一路共为一法,不令州县各从其宜,或已受差却释役使去,或已辞雇...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下一(会计) 宋货财之制,多因于唐。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方镇握重兵,皆留财赋自赡,其上供殊鲜。五代疆境逼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亦私有焉。 太祖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修建法程,示之...

卷一百八十 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货下二(钱币) 钱币 钱有铜、铁二等,而折二、折三、当五、折十,则随时立制。行之久者,唯小平钱。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是而坏。盖自五代以来,相承用唐旧钱,其别铸者殊鲜。太祖初铸钱,文曰"宋通元宝"。凡诸州轻小恶钱及铁镴钱悉禁之,诏到限一月送官,限满不送官者罪有差,其私铸者皆弃市。铜钱阑出江南、...

卷一百八十一 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货下三 ○会子盐上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界以百...

卷一百八十二 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货下四 ○盐中 元丰七年,知沧州赵瞻请自大名府、澶、恩、信安、雄、霸、瀛、莫、冀等州尽榷卖以增其利,才半岁,获息钱十有六万七千缗。哲宗即位,监察御史王岩叟言:"河北二年以来新行盐法,所在价增一倍,既夺商贾之利,又增居民之价以为息,闻贫家至以盐比药。伏惟河朔天下根本,祖宗推此为惠,愿陛下不以损民为...

卷一百八十三 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货下五 ○盐下 茶上 其在福建曰福州长清场,岁鬻十万三百石,以给本路。天圣以来,福漳泉州、兴化军皆鬻盐,岁视旧额增四万八千九百八石。 熙宁十年,有廖恩者起为盗,聚党掠州郡。恩既平,御史中丞邓闰甫言:"闽越山林险阻,连亘数千里,无赖奸民比他路为多,大抵盗贩盐耳。恩平,遂不为备,安知无蹑恩之迹而起者...

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货下六 ○茶下 茶天圣三年八月,诏翰林侍讲学士孙奭等同究利害,奭等言:"十三场茶积而未售者六百一十三万余斤,盖许商人贴射,则善者皆入商人,其入官者皆粗恶不时,故人莫肯售。又园户输岁课不足者,使如商人入息,而园户皆细民,贫弱力不能给,烦扰益甚。又奸人倚贴射为名,强市盗贩,侵夺官利,其弊不可不革。"...

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货下七 ○酒 坑冶 矾 香附 酒 宋榷酤之法:诸州城内皆置务酿酒,县、镇、乡、闾或许民酿而定其岁课,若有遗利,所在多请官酤。三京官造曲,听民纳直以取。 陈、滑、蔡、颍、随、郢、邓、金、房州、信阳军旧皆不榷。太平兴国初,京西转运使程能请榷之,所在置官吏局署,取民租米麦给酿,以官钱市薪槱及吏工奉料。...

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货下八 ○商税 市易 均输 互市舶法 商税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大则专置官监临,小则令、佐兼领;诸州仍令都监、监押同掌。行者赍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算三十,大约如此。然无定制,其名物各随地宜而不一焉。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凡贩夫贩妇...

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禁军上)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其法始于国初,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其后分队伍,给旗帜,缮营堡,备器械,一律以乡兵之制。今因旧史纂修《兵志》,特置于熙宁保...

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禁军下) 熙宁以后之制 骑军 殿前指挥使(左右班二。) 内殿直(左右班四。) 散员(左右班四。) 散指挥(左右班四。) 散都头(左右班二。) 散祗候(左右班二。) 金枪班(左右二,元祐二年六月,密院言:"元丰七年,承旨司传宣密院:殿前指挥使左右班枪手可各以五分为额,余悉改充弓箭手。切详先为在...

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厢兵) 厢兵者,诸州之镇兵也。内总于侍卫司。一军之额,有分隶数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数州者,在京诸司之额五,隶宣徽院,以分给畜牧缮修之役,而诸州则各以其事属焉。建隆初,选诸州募兵之壮勇者部送京师,以备禁卫,余留本城,虽无戍更,然罕教阅,类多给役而已。 景德四年七月,如京使何士宗言:"诏条禁军将...

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乡兵一) ○陕西 保毅 河北忠顺 河北陕西强人砦户 河北河东强壮 河东陕西弓箭手 河北等路弓箭社 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周广顺中,点秦州税户充保毅军,宋因之。自建隆四年,分命使臣往关西道,令调发乡兵赴庆州。咸平四年,令陕西系税人户家出一丁,号曰保毅,官给...

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乡兵二) ○河北河东陕西义勇 陕西护塞川峡土丁 荆湖义军土丁弩手 夔施黔思等处义军土丁 广南西路土丁 广南东路枪手 邕钦溪洞壮丁 福建路枪仗手江南西路枪仗手 蕃兵 河北、河东、陕西义勇庆历二年,选河北、河东强壮并抄民丁涅手背为之。户三等以上置弩一,当税钱二千,三等以下官给。各营于其州,岁分两...

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乡兵三) ○保甲 建炎后乡兵 建炎后砦兵 保甲熙宁初,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三年,始联比其民以相保任。及诏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又以一人为之副。应主客户两丁以上,选一人为保丁。附保。两丁以...

卷一百九十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召募之制) 召募之制起于府卫之废。唐末士卒疲于征役,多亡命者,梁祖令诸军悉黵面为字,以识军号,是为长征之兵。方其募时,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试瞻视,然后黵面,赐以缗钱、衣履而隶诸籍。国初因之,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取之虽非一途,而伉健者迁...

卷一百九十四 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 ○拣选之制 廪给之制 拣选之制建隆初,令诸州召募军士部送阙下,至则军头司覆验等第,引对便坐,而分隶诸军焉。其自厢军而升禁兵,禁兵而升上军,上军而升班直者,皆临轩亲阅,非材勇绝伦不以应募,余皆自下选补。 咸平五年,于环、庆等州厢军马步军六千余人内选材勇者四千五百人,付逐砦屯防,以代禁兵。 景德...

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训练之制 训练之制禁军月奉五百以上,皆日习武技。三百以下,或给役,或习技。其后别募厢兵,亦阅习武技,号教阅厢军。戍川、广者旧不训练,嘉祐以后稍习焉。凡诸日习之法,以鼓声为节,骑兵五习,步兵四习,以其坐作进退非施于两军相当者然。自宋初以来,中外诸军皆用之。 明道二年,枢密使王曙言:"天下厢军...

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迁补之制 屯戍之制 迁补之制自殿前、侍卫马步军校,每遇大礼后,各以次迁,谓之"转员"。转员至军都指挥使,又迁则遥领刺史,又迁为厢都指挥使,遥领团练使。员溢,即从上罢军职,为正团练使、刺史之本任,或有他州总管、钤辖。其老疾若过失者,为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副都军头,隶军头司。其黜,则为外州马步...

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 ○器甲之制 器甲之制其工署则有南北作坊,有弓弩院,诸州皆有作院,皆役工徒而限其常课。南北作院岁造涂金脊铁甲等凡三万二千,弓弩院岁造角弝弓等凡千六百五十余万,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又南北作坊及诸州别造兵幕、甲袋、梭衫等什物,以备军行之用。京师所造,十日一进,谓之"旬课"。上...

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 ○马政 国马之牧,历五代浸废,至宋而规制备具。自建隆而后,其官司之规,厩牧之政,与夫收市之利,牧地之数,支配之等,曰券马,曰省马,曰马社,曰括买,沿革盛衰,皆可得而考焉。 凡御马之等三,(入殿祗候十五匹,引驾十四匹,从驾二十匹。)给用之等十有五,(曰拣中,曰不得支使,曰添价,曰明信,曰臣僚...

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 夫天有五气以育万物,木德以生,金德以杀,亦甚盭矣,而始终之序,相成之道也。先王有刑罚以纠其民,则必温慈惠和以行之。盖裁之以义,推之以仁,则震仇杀戮之威,非求民之死,所以求其生也。《书》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言刑以弼教,使之畏威远罪,导以之善尔。唐、虞之治,固不能废刑也。惟礼以...

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 律令者,有司之所守也。太祖以来,其所自断,则轻重取舍,有法外之意焉。然其末流之弊,专用己私以乱祖宗之成宪者多矣。 乾德伐蜀之役,有军大校割民妻乳而杀之,太祖召至阙,数其罪。近臣营救颇切,帝曰:"朕兴师伐罪,妇人何辜,而残忍至此!"遂斩之。 时郡县吏承五季之习,黩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开宝...

卷二百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 天下疑狱,谳有不能决,则下两制与大臣若台谏杂议,视其事之大小,无常法,而有司建请论驳者,亦时有焉。 端拱初,广安军民安崇绪隶禁兵,诉继母冯与父知逸离,今夺资产与己子。大理当崇绪讼母,罪死。太宗疑之,判大理张佖固执前断,遂下台省杂议。徐铉议曰:"今第明其母冯尝离,即须归宗,否即崇绪准法处死。...

卷二百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艺文一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有关于世运,尚矣。然书契以来,文字多而世代日降;秦火而后,文字多而世教日兴,其故何哉?盖世道升降,人心习俗之致然,非徒文字之所为也。然去古既远,苟无斯文以范防之,则愈趋而愈下矣。故由秦而降,每以斯文之盛衰,占斯世之治忽焉。 宋有天...

卷二百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 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类,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目录类,十一曰谱牒类,十二曰地理类,十三曰霸史类。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裴骃等集注) 又《史记》一百三十卷(陈伯宣注) 班固《汉书》一百卷(颜师古注) 范晔《后汉...

卷二百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 卫宏《汉旧仪》三卷 应劭《汉官仪》一卷 蔡质《汉官典仪》一卷 《汉制拾遗》一卷(不知何人编) 萧嵩《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一云王立等作) 又《开元礼仪镜》五卷 韦彤《开元礼仪释》二十卷 《开元礼仪镜略》十卷 《开元礼百问》二卷 《开元礼教林》一卷 《开元礼类释》十二卷 (并不知作者) 颜真...

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 子类十七:一曰儒家类,二曰道家类(释氏及神仙附),三曰法家类,四曰名家类,五曰墨家类,六曰纵横家类,七曰农家类,八曰杂家类,九曰小说家类,十曰天文类,十一曰五行类,十二曰蓍龟类,十三曰历算类,十四曰兵书类,十五曰杂艺术类,十六曰类事类,十七曰医书类。 《晏子春秋》十二卷 《曾子》二卷 《子...

卷二百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晋张华传) 师旷《禽经》一卷(张华注)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晋王嘉撰)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并不知作者)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卷 任昉《述异记》二卷 吴均《续齐谐记》一卷 沈约《俗说》一卷 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一...

卷二百七 志第一百六十

◎艺文六 苗锐《新删定广圣历》二卷 僧一行《开元大衍历议》十三卷 启玄子《天元玉册》十卷 甄鸾《五曹算术》二卷 《海岛算术》一卷 赵君卿《周髀算经》二卷 张丘建《算经》三卷 夏侯阳《算经》三卷 王孝通《缉古算经》一卷 谢察微《算经》三卷 李籍《九章算经音义》一卷 又《周髀算经音义》一卷 李绍谷《求一...

卷二百八 志第一百六十一

◎艺文七 集类四: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文史类。 《楚辞》十六卷(楚屈原等撰) 洪兴祖《补注楚辞》十七卷 《考异》一卷 《楚辞》十七卷(后汉王逸章句) 周紫芝《竹坡楚辞赘说》一卷晁补之《续楚辞》二十卷 朱熹《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一卷 又《变离骚》一卷 黄铢《楚辞协韵》一卷 黄伯思...

卷二百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

◎艺文八 孔逭《文苑》十九卷 萧统《文选》六十卷(李善注) 庚自直《类文》三百六十二卷 窦严《东汉文类》三十卷 《五臣注文选》三十卷 周明辨《文选汇聚》十卷 《文选类聚》十卷 常宝鼎《文选名氏类目》十卷 卜邻《续文选》二十三卷 乐史《唐登科文选》五十卷 宋白《文苑英华》一千卷《目》五十卷 朱遵度《群...

卷二百一十 表第一

宋宰辅年表,前九朝始建隆庚申,终靖康丙午,凡一百六十七年,居相位者七十二人,位执政者二百三十八人。后七朝始建炎丁未,终德祐丙子,凡一百四十九年,居相位者六十一人,位执政者二百四十四人。 叙古曰:古之史法主于编年,至司马迁作《史记》始易以新意,然国家世祚,人事岁月,散于纪、传、世家,先后始终,遽难考见...

卷二百一十三 表第四

宰辅四 (表略) ...

卷二百一十五 表第六

昔者,帝王之有天下,莫不众建同姓,以树蕃屏,其不得以有国者,则亦授之土田,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故继别之宗百世不迁,岂惟赖其崇奖维持以成不拔之基哉。盖亲亲之仁,为国大经,理固然也。《周官》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于是叙昭穆之法隆杀行焉。此世系之所以不可不谨也。后世封建废而宗法坏,帝王之裔,至或杂于民...

卷二百一十六 表第七

宗室世系二 (表略) ...

卷二百一十七 表第八

宗室世系三 (表略) ...

卷二百一十八 表第九

宗室世系四 (表略) ...

卷二百一十九 表第十

宗室世系五 (表略) ...

卷二百二十 表第十一

宗室世系六 (表略) ...

卷二百二十一 表第十二

宗室世系七 (表略) ...

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宗室世系八 (表略) ...

卷二百二十三 表第十四

宗室世系九 (表略) ...

卷二百二十四 表第十五

宗室世系十 (表略) ...

卷二百二十五 表第十六

宗室世系十一 (表略) ...

卷二百二十六 表第十七

宗室世系十二 (表略) ...

卷二百二十七 表第十八

宗室世系十三 (表略) ...

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宗室世系十四 (表略) ...

卷二百二十九 表第二十

宗室世系十五 (表略) ...

卷二百三十 表第二十一

宗室世系十六 (表略) ...

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二十一 (表略) ...

卷二百三十六 表第二十七

二十二 (表略) ...

卷二百三十七 表第二十八

二十三 (表略) ...

卷二百三十九 表第三十

二十五 (表略) ...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