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稿
赵尔巽 著
卷一 本纪一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朱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元於其地置军民万户府,明初置建州卫。 越数世,布库里雍顺之族不善抚其...

卷二 本纪二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 天命元年,太祖以上为和硕贝勒,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为四大贝勒。上居四,称四贝勒。 太...

卷三 本纪三

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受朝贺。始定祀天太牢用熟荐。遣官以建太庙追尊列祖祭告山陵。丙戌,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昌王,祖为福王,考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陵曰福陵;妣谥曰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

卷四 本纪四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讳福临,太宗第九子。母孝庄文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寤,以语太宗。太宗喜甚,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翌日上生,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上生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姿,神智天授。...

卷五 本纪五

八年春正月己酉朔,蒿齐忒部台吉噶尔马撒望、储护尔率所部来归。辛亥,以布丹为议政大臣。甲寅,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谋乱,幽之。其党郡王劳亲降贝子,席特库等论死。乙卯,以苏克萨哈、詹岱为议政大臣。丙辰,罢汉中岁贡柑及江南橘、河南石榴。戊午,罢诸处织造督进官役及陕西岁贡羢褐皮革。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子多尔博袭爵。...

卷六 本纪六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世祖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三月戊申诞上於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声洪。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为贤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异焉。 顺治十八年正月丙辰,世祖崩,帝即位,年八岁,改元康熙。遗诏索尼...

卷七 本纪七

二十一年壬戌春正月壬戌,上元节,赐廷臣宴,观灯,用柏梁体赋诗。上首唱云:“丽日和风被万方。”廷臣以次属赋。上为制升平嘉宴诗序,刊石於翰林院。丙寅,调蔡毓荣为云贵总督。戊辰,王大臣奏曰:“耿精忠累世王封,甘心叛逆,分扰浙、赣,及於皖、徽,设非师武臣力,蔓延曷极。李本深、刘进忠等多年提镇,高官厚禄,不能...

卷八 本纪八

四十一年壬午春正月壬寅,诏修国子监。丙午,诏系囚经缓决者减一等。以雅尔江阿袭封简亲王。庚戌,上巡幸五台山。 二月庚申,次射虎川。士民请於菩萨顶建万寿亭祝釐。不许。丁卯,上巡视子牙河。 三月壬午,上还京。以瓦尔岱为满洲都统,吴达禅、马思哈、满丕为蒙古都统。丁亥,上御经筵。 夏四月甲戌,赐致仕大学士王熙...

卷九 本纪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讳胤禛,圣祖第四子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有异徵,天表魁伟,举止端凝。康熙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雍亲王。 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於斋宫,宣诏嗣位。圣祖崩。辛丑,上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命贝勒胤禩...

卷十 本纪十

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讳弘历,世宗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於雍亲王府邸。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复学射於贝勒允禧,学火器於庄亲王允禄。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甫上马,熊突起。上控辔自若。圣祖御枪殪熊。入武帐...

卷十一 本纪十一

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纪年开帙,命减刑。癸未,命庆复进剿瞻对,为李质粹声援。辛卯,赈江苏铜山、安徽宿州等州县饥。甲午,朝鲜入贡。李质粹进攻灵达,班滚之母赴营乞命,仍纵归。上饬其失机。谕庆复督兵前进。 二月戊戌,赈山西大同等十二州县饥。辛丑,召北路军营参赞大臣拉布敦、乌勒来京,以塔尔玛善、努登代之。癸卯...

卷十二 本纪十二

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褫爵禁锢。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以疏纵阿睦尔撒纳,处斩。己卯,以准噶尔故总台吉达什达瓦之妻率众来降,封为车臣默尔根哈屯。命尹继善往浙江会审鄂乐舜。丁亥,阿巴噶斯得木齐哈丹等来降。乙未,命哈达哈由阿尔泰进兵协剿。原任副将军萨喇勒由珠勒都斯来归...

卷十三 本纪十三

三十一年春正月壬申朔,诏以御宇三十年,函夏谧宁,寰宇式辟,自本年始,普免各省漕粮一次。甲戌,免甘肃靖远等十四厅州县、陕西延安等三府州属积年逋赋。丙戌,云南官军剿莽匪于猛住,失利。调杨应琚为云贵总督,吴达善为陕甘总督,以和其衷护之。调刘藻为湖广总督,汤聘署陕西巡抚。癸巳,刑部尚书庄有恭以谳段成功劾案不...

卷十四 本纪十四

四十一年春正月癸酉朔,富德克打噶咱普德尔窝、马尔邦等碉卡。明亮等克独松等碉卡。甲戌,定郡王绵德以交结礼部司员削爵,命绵恩承袭。阿桂克喇乌喇等碉卡及舍齐等寺。己卯,阿桂率诸军进围噶喇依,索诺木之母及其姑姊妹出降。命封阿桂一等诚谋英勇公,予四团龙补服、金黄带。加赏果毅继勇公丰升额一等子。封明亮一等襄勇伯...

卷十五 本纪十五

五十一年春正月丙午朔,日食,免朝贺。戊申,命户部拨银一百万两解往安徽备赈。辛酉,礼部尚书姚成烈卒,以彭元瑞代之。丙寅,以普福为驻藏大臣。庚午,江西巡抚何裕城奏粮价日昂,由江、楚贩运过多所致。上以意存遏籴,切责之。命范建中往哈密办事。 二月庚辰,上御经筵赐宴,命工歌新谱抑戒诗,岁为例。加福建水师提督黄...

卷十六 本纪十六

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讳颙琰,高宗第十五子也。母魏佳氏,追尊孝仪皇后。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生。五十四年,封嘉亲王。六十年九月,策立为皇太子,高宗将传位焉,以明年为嘉庆元年。 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禅,上侍高宗遍礼於堂子、奉先殿、寿皇殿。高宗御太和殿,授玺。上...

卷十七 本纪十七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讳旻宁,仁宗次子。母孝淑睿皇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生上於撷芳殿。幼好学,从编修秦承业、检讨万承风先后受读。又与礼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读学士徐颋朝夕讲论。 乾隆五十六年八月,高宗行围威逊格尔,上引弓获鹿,高宗大喜,赐黄马褂、花翎。嘉庆元年...

卷十八 本纪十八

十一年春正月辛酉,紥隆阿免,以哈哴阿、杨芳护理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乙丑,容安论斩。丙子,以魏元烺为福建巡抚。朝鲜国王李钖请封其孙奂为世孙,贡方物。是月,给江苏沛县、安徽芜湖等八州县卫、浙江富阳县被灾口粮。贷三姓、双城堡兵民,直隶磁州等九州县,湖南安乡、华容二县,河南武安县,甘肃会宁等五县被灾口粮、屋费...

卷十九 本纪十九

二十一年春正月己丑,英人寇广东虎门,副将陈连陛及其子举鹏死之。庚寅,以奕山为御前大臣。辛卯,琦善以虎门陷,下部严议,褫提督关天培顶戴。命奕山为靖逆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督办广东海防。命赛尚阿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庚子,命讷尔经额驻天津,督办海防。命哈哴阿赴山海关,督办海防。命耆英等勤哨探。己巳,命...

卷二十 本纪二十

文宗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讳奕蟭,宣宗第四子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二十六年,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 三十年正月丁未,宣宗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为皇太子。宣宗崩,己未,上即位,颁诏覃恩,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尊皇贵妃为孝慈皇贵妃。追封兄贝勒奕纬、奕纲...

卷二十一 本纪二十一

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讳载淳,文宗长子,母孝钦显皇后那拉氏,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储秀宫。 十一年,就学,编修李鸿藻授读。七月,文宗不豫,壬寅,疾大渐,召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宣谕立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

卷二十二 本纪二十二

六年丁卯春正月己未,任、赖诸匪窜孝感、德安,官军失利,总兵张树珊死之。壬戌,复靖远。丙寅,革官文总督,召来京。以李鸿章为湖广总督,调李瀚章为江苏巡抚,以刘昆为湖南巡抚。己巳,张锡嵘剿捻匪於西安鱼化镇,死之。刘松山军大捷。命乔松年专办陕西军务。辛未,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赏刘典三品卿衔,...

卷二十三 本纪二十三

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讳载湉,文宗嗣子,穆宗从弟也。本生父醇贤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本生母叶赫那拉氏,孝钦皇后女弟。同治十年六月,诞於太平湖邸第。 十三年,食辅国公俸。十二月癸酉,穆宗崩,无嗣。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召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

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

二十一年乙未春正月癸酉朔,停筵宴。乙亥,日兵寇威海。丁丑,我海军与战於南岸,败绩。己卯,吴大澂始出关视师。辛巳,威海陷,守将戴宗骞死之。改命聂士成统兵入关。丁亥,诏责李鸿章。庚寅,刘公岛陷,水师熸,丁汝昌及总兵刘步蟾死之。谕张之洞、松椿防海、赣、清江水陆要冲,保清、淮通运。辛卯,授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

卷二十五 本纪二十五

宣统皇帝名溥仪,宣宗之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监国摄政王载沣之子也,於德宗为本生弟子。母摄政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二年春正月十四日,诞於醇邸。 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时年三岁。 摄政王载...

卷二十六 志一

历代天文志,自史记天官书后,唯晋、隋两志,备述天体、仪象、星占,唐、宋加详,皆未尽也。至元,景测益精明,占候较密,然疆宇所囿,声教未宏,齐政窥玑,尚多略焉。有清统一区夏,圣圣相承。圣祖亲釐象数,究极精微,前后制新仪七,测日月星辰,则穷极分秒;度舆图经纬,则穹历幅陨。世宗复以岁久积差,准监臣改用椭圆术...

卷二十七 志二

△仪象 汉创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唐、宋皆仿为之。至元始有简仪、仰仪、闚几、景符等器,视古加详焉。明於北京齐化门内倚城筑观象台,仿元制作浑仪、简仪、天体三仪,置於台上。台下有晷景堂、圭表、壶漏,清初因之。康熙八年,圣祖用监臣南怀仁言,改造六仪,曰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天...

卷二十八 志三

日月五星恒星黄赤道十二次值宿昏旦中星 日月五星自古言天之精者,知日月五星为浑象而已。近代西人制大远镜,测得诸曜形体及附近小星晕气各种,古今不同,就其著者录焉。 日之面有小黑形,常运行二十八日满一周。月之面以日光正照显明景,偏照显黑景。其面有凹凸,故虽全明之中,亦有淡黑杂景。 土星之体,彷彿卵形,旧测...

卷二十九 志四

康熙壬子年恒星黄道经纬度表一 揆日所以正时,候星所以纪日。日行黄道,故推测恒星,必求黄道经纬度分。且恒星循黄道东行,上考下求,每年祗加减经度五十一秒。今依康熙壬子旧测恒星黄道经纬度分,及南北之向,大小之等,为二卷。先列降娄戌宫至鹑尾巳宫,凡一百八十度之名星及附近星,如左: 表略 ...

卷三十六 志十一

△五星合聚 天官书言同舍为合,於两星、三星、四星、五星之合各有占,而以五星合为最吉,谓经度之同如合朔也。兹就三星以上同宫同宿,及两星以上同度者,著于篇。 顺治元年正月庚戌,土木金聚於降娄两旬馀。丙辰,土金同躔壁三度。三月乙巳,土水同躔壁八度。 二年二月乙亥,金水同躔危一度。三月庚子,土金水聚於降娄旬...

卷三十七 志十二

日食月五星凌犯掩距太白昼见日变月变 日食三统、四分,皆有推月食术,而无推日食术。由日食或见或否,或浅或深,随地而变。不详其数,立术綦难。故自古以为尤异,每食,史册必书。后人推日食之术密矣,犹必书者,从其朔也。其见於本纪,无食分及所次宿,备以入志,言推步者考焉。 顺治元年八月丙辰朔午时,日食二分太,次...

卷三十八 志十三

△虹蜺晕珥 虹蜺异色者,天聪八年三月丁亥朔,天霁无云,色绿。 崇德六年九月己亥,阴气蔽日,色白,自巽至乾,是晚天霁色黑,自艮兑形如烟。 康熙十六年八月庚申,东北;三十六年六月丁巳,东南;四十六年二月癸卯,五十二年八月丙戌,五十五年七月癸酉,俱东北,俱色白。 乾隆三十八年八月丁未,东方二道;己酉,西南...

卷三十九 志十四

△客星流陨云气 客星太祖丁未年九月丙申,彗星见东方。 天命三年十月丙寅,彗星见东方,尾长五丈,每夜渐移向北斗,十九日而没。 顺治九年十一月庚寅,异星苍白气见於参,西北行入毕。 康熙三年十月己未朔,有星茀於轸,见东方;丁卯,尾长七八寸,苍色,指西南;丁亥,尾长三尺馀,指西北,逆行至翼;十一月戊戌,尾长...

卷四十 志十五

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五行之沴,地气为之也。水不润下,火不炎上,木不曲直,金不从革,土爰稼穑,稼穑不熟,是之谓失其性。五行之性本乎地,人附於地,人之五事,又应於地之五行,其洪范最初之义乎?明史五行志著其祥异,而削事应之附会,其言诚韪矣。今准明史之例,并折衷古义,以补前史之阙焉。 洪范曰:“水曰润...

卷四十一 志十六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为咎徵。凡恒燠、草异、羽蟲之孽、羊祸,其灾火,赤眚、赤祥皆属之於火。 顺治十三年冬,庄浪燠,无雪。十八年冬,龙门无雪。 康熙二十一年冬,西宁无雪。二十七年冬,天镇无雪。三十五年冬,临县无雪。四十一年冬,平原燠如夏。四十二年冬,咸阳燠,无雪。五十九年冬,浮山无雪。 乾...

卷四十二 志十七

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为咎徵。凡恒雨、狂人、服妖、鸡祸、鼠妖、木冰、木怪、青眚、青祥,皆属之於木。 顺治二年二月,河源霪雨。三年二月,当涂恒雨。四月,南雄霪雨。四年四月,章丘霪雨四十馀日。六月,高邮大雨数昼夜;丘县霪雨,平地水深二尺;萧县暴雨三阅月;永安州、安邑大雨。秋,寿元霪雨四十馀日...

卷四十三 志十八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为咎徵。凡恒旸、诗妖、毛蟲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於金。 顺治元年八月,苍梧旱。三年,平乐、永安州大旱,二月至八月始雨;台州自三月不雨至於五月;绍兴府自四月至八月不雨;金华府属旱;东阳自四月至九月不雨;浦江旱;南昌各府自五月至十月不雨,大旱。秋,萍乡、...

卷四十四 志十九

洪范曰:“土爰稼穑。”不成则为咎徵。凡恒风霾、晦冥、花妖、蟲孽、牛祸、地震、山颓、雨毛、地生毛、年饥、黄眚、黄祥皆属之於土。 顺治二年七月,湖州大风拔木。三年二月,孝感大风拔木。五年六月,无为州大风,坏屋拔木。八月,海丰飓风,毁庐舍无算。六年正月,潞安飙风大作。五月,五河狂风昼夜不息,大木尽拔。八月...

卷四十五 志二十

明之大统术,本於元之授时。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万历末,徐光启、李之藻等译西人之书为新法,推交食、凌犯皆密合,然未及施用。世祖定鼎以后,始绌明之旧历,依新法推算,即承用二百六十馀年之时宪术也。光启等龂龂辨论,当时格而不行,乃为新朝改宪之资,岂非天意哉!圣祖邃於历学,定用均轮法以齐七政,以康熙甲子为...

卷四十六 志二十一

△推步算术 推步新法所用者,曰平三角形,曰弧三角形,曰橢圆形。今撮其大旨,证立法之原,验用数之实,都为一十六术,著於篇。 平三角形者,三直线相遇而成。其线为边,两线所夹空处为角。有正角,当全圆四分之一,如甲乙丙形之甲角。有锐角,不足四分之一,如乙、丙两角。有钝角,过四分之一,如丁戊己形之戊角。图形尚...

卷四十七 志二十二

康熙甲子元法上上卷述立法之原,中卷志七政恒星之顺轨,下卷志诸曜相距之数。 日躔立法之原: 一,求南北真线以正面位。用方案极平,作圜数层,植表於圜心取日影。识表末影切圜上者,视左右两点同在一圜联为直线,即正东西;取东西线正中向圜心作垂线,即正南北。於京师以罗针较之,偏东四度馀。乾隆十七年改为二度三十分...

卷四十八 志二十三

△康熙甲子元法中 日躔用数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天正冬至为法元。癸亥年十一月冬至。 周天三百六十度。平分之为半周,四分之为象限,十二分之为宫,每度六十分,秒微纤以下皆以六十递析。周天入算,化作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 周日一万分。时则二十四,刻则九十六,刻下分则一千四百四十,秒则八万六千四百。 周岁三百六十...

卷四十九 志二十四

△康熙甲子元法下 月食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三。 望策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 太阳平行,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八十四秒,小馀三0四三二四。 太阳引数,朔策一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九秒,小馀三五八八六五。 太阴引数,朔策九万二千九百四十秒,小馀二四八五九。 太阴交周,朔策十一万0四百十四秒,小馀0一六五七...

卷五十 志二十五

△雍正癸卯元法上 日躔改法之原: 一,更定岁实以衡消长。岁实古多而今少,故授时有消长之术。西人第谷所定,减郭守敬万分之三。至奈端等屡加测验,谓第谷所减太过,定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三三四四二0一四一五,比第谷所定多万分之一有奇。以除周天三百六十度,得每日平行,比第谷所定少五纤有奇。本法用之。 一,更定...

卷五十一 志二十六

△雍正癸卯元法下 月食用数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0五三。 望策一十四日七六五二九五二六五。 太阴交周朔策一十一万零四百一十三秒,小馀九二四四一三三四。 太阴交周望策六宫一十五度二十分零六秒五十八微。 中距太阴地半径差五十七分三十秒。 太阳最大地半径差一十秒。 中距太阳距地心一千万。 中距太阴距地心...

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凌犯视差新法上道光中,钦天监秋官正司廷栋所撰,较旧法加密,附著卷末,以备参考。 求用时 推诸曜之行度,皆以太阳为本;而太阳之实行,又以平行为根。其推步之法,总以每日子正为始,此言子正者,乃为平子正,即太阳平行之点临於子正初刻之位也。今之推步时刻,虽以两子正之实行为比例,而所得者亦皆平行所临之点,则实...

卷五十三 志二十八

△凌犯视差新法下 求均数时差 以本日太阳引数宫度分,满三十秒进一分用。用后编日躔均数时差表,察其所对之数,得均数时差,记加减号。引数有零分者,用中比例求之。 求升度时差 以本日太阳黄道实行宫度分,满三十秒进一分用。用后编日躔升度时差表,察其所对之数,得升度时差,记加减号。实行有零分者,用中比例求之。...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

有清崛起东方,历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征经营,奄有东土,首定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及宁古塔诸地,於是旧藩札萨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悉入版图。世祖入关翦寇,定鼎燕都,悉有中国一十八省之地,统御九有,以定一尊。圣祖、世宗长驱远驭,拓土开疆,又有新藩喀尔喀四部八十二旗,青海四部二十九旗,及贺兰山厄鲁特迄於两藏,...

卷五十五 志三十

△奉天 奉天:禹贡青、冀二州之域。舜析其东北为幽、营。夏仍青、冀。商改营州。周,幽州。明,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天命十年三月,定都沈阳。天聪八年,尊为盛京。顺治元年,悉裁明诸卫所,设内大臣、副都统,及八旗驻防。三年,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给镇守总管印。康熙元年,改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四年,改镇...

卷五十六 志三十一

△吉林 吉林:古肃慎国之域。明初,奴儿干都司地,领卫百八十四、所二十。后为长白山三部、扈伦四部所属辉发、乌拉、叶赫,兼有哈达北境及东海部地。清初,建满洲城於俄漠惠之野鄂多理城。顺治十年,置昂邦章京及副都统二人镇守宁古塔。康熙元年,改宁古塔将军。十五年徙,改吉林将军。先是十年徙副都统一人驻吉林,三十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

鹤冈县:光绪三十四年,拟设治鹤立冈,隶兴东道,在汤原县北、鹤立河西。有兴东垦务公司,宣统中拟移驻黑龙、松花两江汇流处,额勒密河东,地尤沃饶,为全省冠。? ◎地理四 △黑龙江 黑龙江:古肃慎国北境。明领于奴儿干都司。清初有索伦、达呼尔诸部,散居黑龙江内外额尔古纳河及精奇里江之地。天聪、崇德中,次第征服...

卷五十八 志三十三

△江苏 江苏:禹贡扬及徐、豫三州之域。明为南京。清顺治二年改江南省,设布政使司,置两江总督辖江南、江西,驻江宁。又设淮扬总督,寻裁。及江宁巡抚。治苏州。又设凤庐安徽巡抚,寻裁。十八年,分府九: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直隶州四:徐、滁、和、广德,属安徽,江南左布政使领之。...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

△安徽 安徽:禹贡扬及徐、豫三州之域。明属南京。清顺治二年,改江南省,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并统于淮阳总督。六年,俱罢。十八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暨徐、滁、和、广德四直隶州,驻江宁。康熙元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复...

卷六十 志三十五

△山西 山西:禹贡冀州之域。清初沿明制为省,置总督、巡抚。顺治末,总督裁。康熙四年,并冀南、冀北置雁平道。雍正元年,置归化厅。二年,增直隶州八。平定、忻、代、保、解、绛、吉、隰。三年,增府二。宁武、朔平。六年,升蒲、泽二州并为府,置归绥道。乾隆四年,增置绥远厅同知。二十五年,又以归绥所属地增置五通判...

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

△山东 山东:禹贡青、徐及兖、豫四州之域。明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济南府之泰安、武定、滨,兖州府之济宁、曹、沂等六州为直隶州。八年,济宁州仍属兖州府。十二年,升武定、沂二州为府,滨州改属武定。十三年,升泰安、曹二州为府。乾隆四十一年,仍升济宁、临清为直隶州。凡领府十,州二,散州八...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

△河南 河南:禹贡豫及冀、扬三州之域。明置河南布政使司。清初为河南省,置巡抚。雍正二年,升陈、许、禹、郑、陕、光六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升陈、许为府,郑、禹仍属州。乾隆九年,许复直隶。光绪末,郑复直隶。宣统初,淅川厅直隶。领府九,直隶州五,直隶厅一,州五,县九十六。东至江苏萧县;六百五里。西至陕西潼关...

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

△陕西 陕西省:禹贡雍、梁二州之域。明置陕西等处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并治西安。清初因之,置巡抚,治西安,并置总督,兼辖四川,寻改辖山陕。雍正九年,专辖陕甘,治西安。十三年,复辖四川。乾隆十三年,罢兼辖。十九年,兼甘肃巡抚事。二十四年,改陕甘总督。二十九年,移驻甘肃兰州,遂为定制。康熙二年,析临洮、巩...

卷六十四 志三十九

△甘肃 甘肃:禹贡雍州南兼梁州。之域。明陕西布政使司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地。清顺治初,因明制,设甘肃巡抚,驻宁夏。宁夏巡抚旋裁。五年,徙甘肃巡抚驻兰州。康熙三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领四府如故。六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七年,又改甘肃布政使司,徙治兰州。雍正三年,裁...

卷六十五 志四十

△浙江 浙江:禹贡扬州之域。明设布政使司。清初为浙江省,置巡抚,福建置总督。兼辖之。驻福州。顺治十五年,置浙江总督。驻温州。康熙元年移驻杭州。八年裁,寻复。二十五年复裁,兼辖如故。雍正五年,改巡抚为总督。十二年,仍为巡抚。乾隆元年,复置浙江总督。三年,改闽浙总督,自是为定制。顺治五年,遣固山额真金砺...

卷六十六 志四十一

△江西 江西省:禹贡扬州之域。明置江西巡抚,承宣布政使司,南赣巡抚。清初因之。顺治四年,置江南河南江西总督。治江宁。六年,罢河南不辖。九年,移治南昌。寻还旧治。十八年,置江西总督。康熙四年复故。先於三年裁南赣巡抚,为永制。乾隆八年,吉安增置莲花厅。十九年,升赣州宁都县为直隶州。三十八年,升赣州定南县...

卷六十七 志四十二

△湖北 湖北:禹贡荆州之域。明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旋设湖广巡抚及总督。清康熙三年,分置湖北布政司,始领府八: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并设湖北巡抚。雍正六年,升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升夷陵州为宜昌府,降归州直隶州为州属焉。以恩施县治置施南府。乾隆五十六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

△湖南 湖南:禹贡荆州之域。明属湖广布政使司,置偏沅巡抚。清初因之。康熙三年,析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移偏沅巡抚驻长沙。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并归湖广总督兼辖。七年,置永顺府,升岳州之澧州。十年,升衡州之桂阳州。乾隆元年,升辰州之沅州为府。嘉庆二年,升辰州之乾州、凤凰、永绥三厅。二十二...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

△四川 四川:禹贡梁州之域。明置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顺治二年,置四川省,设巡抚,治成都。十四年,增设四川总督。康熙四年,改乌撒隶贵州。七年,改设川湖总督,驻湖北荆州。九年,移驻重庆。十九年,又改为川陕甘总督,驻陕西西安。雍正六年,改东川、乌蒙、镇雄隶云南,遵义隶贵州,省马湖入叙州,改建宁...

卷七十 志四十五

△福建 福建:禹贡扬州南境。明置福建行中书省,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为福建省,置闽浙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海岛平,以其地置台湾府。雍正十二年,升福宁州为府,永春、龙岩为直隶州。增置霞浦、屏南、福鼎。光绪十三年,升台湾府为行省,与福建分治。后入日本。东至海;百九十里。西至江西石城;千五百五十五里。南至海;...

卷七十一 志四十六

△台湾 台湾: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隋开皇中,遣虎贲陈棱略澎湖三十六岛。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乾掠近海郡县,都督俞大猷征之,追至澎湖,道乾遁入台湾。天启元年,闽人颜思齐引日本国人据其地。久之,为荷兰所夺。清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人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

卷七十二 志四十七

△广东 广东:禹贡扬州之南裔。明置布政使司,治广州。清初因明制,定为省。雍正中,升连州及程乡为嘉应州,并直隶。嘉庆中,南雄降直隶州,寻并复故,增佛冈,南雄仍降州,增连山。同治中,阳江升厅,增赤溪。光绪中,升钦州、崖州,降万州。为道六,为府九,直隶州七,直隶厅三,散州四,散厅一,县七十九。东至福建诏南...

卷七十三 志四十八

△广西 广西:禹贡荆州南徼之域。元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明改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建省,置巡抚、布政共治焉。置两广总督。康熙二年,广东西分设总督,四年复故。雍正元年,复分设,明年复合。六年,以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十二年,仍复故,驻广东肇庆府,后移治广州府。初领府九。桂林、柳州、庆远、思恩、平乐、梧州、浔州、...

卷七十四 志四十九

△云南 云南:禹贡梁州徼外地。清初沿明制,置承宣布政使司,为云南省,设巡抚,治云南府,并设云贵总督,两省互驻。康熙元年,改云南总督,驻曲靖。三年,裁贵州总督并云南,驻贵阳。二十二年,移驻云南。雍正五年,定云贵总督兼辖广西。十二年,停兼辖广西。乾隆元年,设云南总督。十二年,改云贵总督。光绪中,裁巡抚。...

卷七十五 志五十

◎地理二十二 贵州:禹贡荆、梁二州徼外之域。清初沿明制,设贵州布政使司,为贵州省。顺治十六年,设巡抚,治贵阳,并设云贵总督,分驻两省。康熙元年,改贵州总督。四年,仍为云贵总督,驻贵州。二十一年,移驻云南。旧领府十。康熙三年,增置黔西、平远、大定、威宁四府。二十二年,大定、平远、黔西降州,隶威宁府。雍...

卷七十六 志五十一

◎地理二十三 新疆:古雍州域外西戎之地。汉武帝设西域都护,天山以南,城郭三十六国皆属焉。天山以北,东匈奴右部,西乌孙,未尝服属。后汉,山北如故,山南分五十馀国,于阗、龟兹最著。自建武迄延光,三绝三通,设都护及长史治之。三国及晋,北为乌孙及鲜卑西部,南为于阗、龟兹诸国。北魏,柔然、乌孙、悦般、高车尽有...

卷七十七 志五十二

◎地理二十四 △内蒙古 内蒙古:古雍、冀、幽、并、营五州北境。周,猃狁、山戎。秦、汉,匈奴尽有其地。汉末,乌桓、鲜卑荐居。元魏,蠕蠕及库莫奚为大。隋、唐属突厥,后入回纥、薛延陀。辽、金建都邑城郭同内地。元,故蒙古,起西北有天下。明,阿裕实哩达喇遁归朔漠,复改号,遗踵曼衍,北陲多故。清兴,蒙古科尔沁部...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

◎地理二十五 △外蒙古 外蒙古喀尔喀:古北狄地。唐、虞,山戎。夏,獯鬻。周,玁狁。秦、汉曰匈奴。汉初冒顿并有漠南,旋复北徙。后汉仍为北匈奴地。元魏曰蠕蠕,后入突厥。唐初入回纥。贞观四年来朝,以其地为瀚海、燕然、金微、幽陵、龟林、卢山六都督府,又置皋兰、高阙、鸡田、榆溪、鸡鹿、蹛林、寘颜等七州,皆隶燕...

卷七十九 志五十四

◎地理二十六 △青海 青海:禹贡西戎之域。袤延二千馀里。至京师五千七十里。东及北界甘肃,西界西藏,南界四川。三代属西羌。汉为张掖、武威、金城、陇西四郡之西塞外,蜀郡之北徼外,属先零、烧当等诸羌地。王莽时,置西海郡。历后汉、魏、晋,皆诸羌所居。东晋后,又为吐谷浑所据。隋平吐谷浑,置西海、河源等郡。隋末...

卷八十 志五十五

◎地理二十七 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在四川、云南徼外,至京师万有四千馀里。周为西戎,汉为西羌。唐为吐蕃,其君长号赞普。至宋朝贡不绝。元宪宗始於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四川徼外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等处宣抚司。世祖时,复置乌斯藏,郡县其地。明为乌斯藏,赐封号,设指挥、宣慰等司,以示羁縻。宣德、...

卷八十一 志五十六

△察哈尔 察哈尔八旗:东南距京师四百三十里。当直隶宣化、山西大同边外。明插汉,本元裔小王子后。嘉靖间,布希驻牧察哈尔之地,因以名部。天聪六年,征林丹汗,走死。其子孔果尔额哲来降,即其部编旗,驻义州。康熙十四年,其子布尔呢兄弟叛,讨诛之,迁部众驻牧宣化、大同边外。又以来降之喀尔喀、厄鲁特编为佐领隶焉。...

卷八十二 志五十七

自虞廷修五礼,兵休刑措。天秩虽简,鸿仪实容。沿及汉、唐,讫乎有明,救敝兴雅,咸依为的。煌煌乎,上下隆杀以节之,吉凶哀乐以文之,庄恭诚敬以赞之。纵其间淳浇世殊,要莫不弘亮天功,雕刻人理,随时以树之范。故群甿蒸蒸,必以得此而后足於凭依,洵品汇之玑衡也。斟之酌之,损之益之,修明而讲贯之,安见不可与三代同风...

卷八十三 志五十八

◎礼二吉礼二 郊社仪制郊社配飨祈穀雩祀天神太岁朝日夕月 社稷先农先蚕地祇岳镇海渎山川直省神祇 郊祀之制太祖御极,焚香告天,建元天命。天聪十年,设圜丘德盛门外,方泽内治门外,坛壝始备。会征服察哈尔,获元玉玺,躬亲告祭,遂祀天南郊。旧制,祭飨用生牢,颁百官胙肉。帝曰:“以天胙而享於家,是亵也。”谕改神前...

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礼三吉礼三 历代帝王陵庙传心殿先师孔子元圣周公关圣帝君 文昌帝君祭纛祀炮京师群祀附五祀八蜡直省祭厉 历代帝王庙顺治初,建都城西阜成门内,南乡,正中景德崇圣殿,九楹,东西二庑各七楹,燎炉各一。后为祭器库,前景德门。门外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钟楼、斋所咸备。初,明祀历代帝王,元世祖入庙,辽、金诸帝...

卷八十五 志六十

◎礼四吉礼四 堂子祭天坤宁宫祀神令节设供求福祀神奉先殿寿皇殿 安佑宫绥成殿附满洲跳神仪 堂子祭天清初起自辽沈,有设杆祭天礼。又於静室总祀社稷诸神祇,名曰堂子。建筑城东内治门外,即古明堂会祀群神之义。世祖既定鼎燕京,沿国俗,度地长安左门外,仍建堂子。正中为飨殿,五楹,南乡,汇祀群神,上覆黄琉璃。前为拜...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

◎礼五吉礼五 宗庙之制 时飨 祫祭加上 谥号 东西庑配飨醇贤亲王庙 谒陵 宗庙之制清初尊祀列祖神御,崇德建元,立太庙盛京抚近门东。前殿五室,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后殿三室,奉始祖泽王、高祖庆王、曾祖昌王、祖福王,考、妣俱南乡。并设床榻、衾枕、楎椸、帷幔,如生事仪。太宗受尊号,躬率群臣祭告,其太牢...

卷八十七 志六十二

◎礼六吉礼六 昭忠祠贤良祠功臣专祠宗室家庙品官士庶家祭 昭忠祠雍正二年谕曰:“周礼有司勋之官,凡有功者,书名太常,祭於大烝。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於以崇德报功,风厉忠节。自太祖创业后,将帅之臣,守土之官,没身捍国,良可嘉悯。允宜立祠京邑,世世血食。其偏裨士卒殉难者,亦附祀左右。褒崇表阐,俾远近观...

卷八十八 志六十三

登极仪授受仪太后垂帘仪亲政仪大朝仪常朝仪御门听政附 太上皇帝三大节朝贺仪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三大节朝贺仪 大宴仪上尊号徽号仪尊封太妃太嫔仪附册立中宫仪册纪嫔仪附 册皇太子仪太子千秋节附册诸王仪册公主附 二曰嘉礼。属於天子者,曰朝会、燕飨、册命、经筵诸典。行於庶人者,曰乡饮酒礼。而婚嫁之礼,则上与下同也...

卷八十九 志六十四

◎礼八嘉礼二 大婚仪皇子婚仪王公婚礼附公主下嫁仪郡主以下于归礼附 品官士庶婚礼视学仪临雍附经筵仪日讲附策士仪 颁诏仪迎接诏书附进书仪进表笺仪巡狩仪乡饮酒礼 大婚仪清初太祖戊子年,叶赫国贝勒纳林布禄送妹来归,帝率贝勒等迎之,大宴,礼成,时犹未定仪注也。太宗即位后,行册立礼。至顺治八年,世祖大婚,始定纳...

卷九十 志六十五

◎礼九军礼 亲征凯旋命将出征奏凯受降献俘受俘大阅会阅暨京师训练附 秋狝日食救护 三曰军礼。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官制六军,司九伐,权属司马。而大军旅、大田役,其礼则宗伯掌之。是因治兵、振旅、茇舍、大阅之教,而寓蒐、苗、狝、狩之仪,以为社、礿、祊、烝之祭。如是,则讲武为有名,而杀兽为有礼。有清武功燀赫...

卷九十一 志六十六

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敕封藩服礼外国公使觐见礼 内外王公相见礼京官相见礼直省官相见礼士庶相见礼 四曰宾礼。清初藩服有二类,分隶理藩院、主客司。隶院者,蒙古喀尔喀,西藏、青海、廓尔喀是也;隶司者,曰朝鲜,曰越南,曰南掌,曰缅甸,曰苏禄,曰荷兰,曰暹罗,曰琉球。亲疏略判,於礼同为属也。西洋诸国,始亦属於...

卷九十二 志六十七

◎礼十一凶礼一 皇帝丧仪皇后丧仪贵妃等丧仪 五曰凶礼。三年之丧,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无贵贱一也。有清孝治光昭,上自帝后丧仪,下逮士庶丧制,称情立文,详载会典与通礼。兹依次类编,累朝损益,皎然若鉴焉。 皇帝丧仪天命十年,太祖崩。远近臣民,号恸如丧考妣。越五日,奉龙轝出宫,安梓宫沈阳城中西北隅。国制,除夕...

卷九十三 志六十八

◎礼十二凶礼二 皇太子皇子等丧仪亲王以下及公主以下丧仪 醇贤亲王及福晋丧仪忌辰赐祭葬赐谥 外藩赐恤品官丧礼士庶人丧礼服制 皇太子皇子及皇子福晋丧仪皇太子丧仪,有清家法,不立储贰。至乾隆三年,皇次子永琏薨。高宗谕曰:“永琏为朕嫡子,虽未册立,已定建储大计,其典礼应视皇太子行。”礼臣奏言:“皇太子丧礼,...

卷九十四 志六十九

记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礼。”“移风易俗,莫善於乐。”乐也者,考神纳宾,类物表庸,以其德馨殷荐上帝者也。圣道四达,声与政通,於是有缀兆之容,箾籥之音,被服其光辉,膏润其猷烈,以与民康之,民无憔瘁揫伤之嗟,放僻嫚荡之志,夫然后雅颂作焉。盖三苗格而韶舞,十一税而颂讴,玄鸟歌而商祚兴,灵台奏而周道昌。王官...

卷九十五 志七十

◎乐二 △十二律吕尺度 黄锺古尺径三分三釐八豪五丝一忽,长九寸,积八百一十分。今尺径二分七釐四豪一丝九忽,长七寸二分九釐,积四百三十分四百六十七釐二百一十豪。容黍一千二百粒。 大吕古尺径三分三釐八豪五丝一忽,长八寸四分二釐七豪二百四十三分豪之二百三十九,积七百五十八分五百一十八釐五百一十八豪奇。今尺...

卷九十六 志七十一

◎乐三 △乐章一郊庙群祀 圜丘九章郊庙乐,顺治元年定,乾隆十一年用旧辞重改。今以顺治所制分载句中。中和韶乐,黄锺宫立宫,倍夷则下羽主调。 迎神始平钦原敬。承纯祜原祐。兮,於昭有融。时维永清兮,四海攸同。输忱元祀兮,从律调风。穆将景福兮,乃眷微躬。渊思高厚兮,期亮天工。原恐负鸿则。聿章彝序兮,夙夜宣通...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

◎乐四 皇帝元旦御殿二章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撰乐章。初制附载。中和韶乐,黄锺宫立宫,倍夷则下羽主调。 升座元平维天眷我皇,四海升平泰运昌。岁首肇三阳,万国朝正拜帝阊。云物奏嘉祥,乘鸾辂,建太常。时和化日长,重九译,尽梯航。原於穆元后,敬授人时。四始和令,三阳肇基。鸾路苍龙,载青其旂。迎气布德,百工...

卷九十八 志七十三

◎乐五 △乐章三筵宴乡饮酒 太和殿阅皇太后徽号册宝,海上蟠桃一章乾隆七年定。中和清乐 海上蟠桃乍熟,日边红杏初芳,慈帏履庆承天贶,景福正绵长。一解启蓬莱,排仙仗,露漙漙,凝仙掌,袆衣翟服烂明珰。耀金铺,日拥扶桑。喜风和骀荡,炉熏百和香,太平有象,孝德光昌。二解殿当中,云光瀁,驾临轩,金闺敞,孝思不匮...

卷九十九 志七十四

◎乐六 △乐章四筵宴舞曲大宴笳吹乐番部合奏 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庆隆舞乐九章 於铄皇清,受命於天。光延鸿祚,亿万斯年。天开令节,瑞启阶蓂。共球万国,圣寿千龄。粤自我先,肇基俄朵。长白之山,鹊衔朱果。绵绵瓜瓞,长发其祥。笃生列祖,积庆重光。式廓旧疆,东讫海表。圣圣相承,永世克绍。一章赫赫神功,龙飞...

卷一百 志七十五

△乐章五铙歌大乐铙歌清乐凯歌辞 巡幸铙歌大乐二十八章乾隆七年定。 大清朝第一大清朝,景运隆。肇兴俄朵,奄有大东。鹊衔果,神灵首出;壹戎衣,龙起云从。一解雷动奏肤功,举松山,拔杏山,如卷秋蓬。天开长白云,地蹙凌河冻。混车书,山河一统。声灵四讫,万国来修贡。二解皇宅中,垂统瓜瓞唪唪。圣继圣,功德兼隆。升...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清代乐制,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导迎乐、铙歌乐、禾辞桑歌乐、庆神欢乐、宴乐、赐宴乐、乡乐,器则随所用而各异,悉依乐部次第,胪列而备举之。所获藩属乐器,列於宴乐,古所未详,尤不可略。然第志其名称形制而已,若夫尺度声律,则有司存。 中和韶乐,用於坛、庙者,镈钟一,特磬一,编钟十六,编...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舆服一 皇帝五辂 皇帝辇舆 皇后舆车皇太后舆车附 皇贵妃以下舆车 亲王以下舆车 亲王福晋以下舆车 京外职官舆车庶民附 命妇舆车 自虞廷缋,制创垂衣。车服之朌,式昭庸典。夏絻殷辂,文质异观。迄乎有周,监於二代。巾车典路,司服司常。各隶专官,礼明物备。秦、汉以降,代有异同。品数弥繁,曩篇具载。明初木辂...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皇帝冠服 皇后冠服太皇太后皇太后附 皇贵妃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福晋以下冠服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士庶冠服 崇德二年,谕诸王、贝勒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冠服,改服汉人衣冠。迨至世宗,始复旧制。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射猎者,演武之法;...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皇帝御宝 皇后金宝太皇太后皇太后金宝玉宝附 皇贵妃以下宝印 皇子亲王以下宝印 文武官印信 关防条记 清初设御宝於交泰殿,立尚宝司。其后以内监典守,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乾隆十一年,考定宝谱,藏之交泰殿者二十有五,藏之盛京者十。交泰殿所藏:曰“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盘龙纽,...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 皇帝卤簿太上皇卤簿皇太子仪卫 皇后仪驾太皇太后仪驾皇太后仪驾皇贵妃以下仪仗采仗 亲王以下仪卫 固伦公主以下仪卫 额驸仪卫 职官仪卫 清自太宗天聪六年定仪仗之制,凡国中往来,御前旗三对,伞二柄,校尉六人,其制甚简。自天聪十年改元崇德,始定御仗数目及品官仪从。迨世祖入关定鼎,参稽往制,量...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古者取士之法,莫备於成周,而得人之盛,亦以成周为最。自唐以后,废选举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康、乾两朝,特开制科。博学鸿词,号称得人。然所试者亦仅诗、赋、策论而已。洎乎末...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选举二 学校新制之沿革,略分二期。同治初迄光绪辛丑以前,为无系统教育时期;辛丑以后迄宣统末,为有系统教育时期。自五口通商,英法联军入京后,朝廷鉴於外交挫衄,非兴学不足以图强。先是交涉重任,率假手无识牟利之通事,往往以小嫌酿大衅,至是始悟通事之不可恃。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炮利,急须养成翻译与制造船械及海...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选举三 △文科武科 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谓之制义。三年大比,试诸生於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试举人於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天子亲策於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选举四 △制科荐擢 制科者,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唐、宋设科最多,视为优选。清代科目取士,垂为定制。其特诏举行者,曰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若经学,若巡幸召试,虽未设科,可附见也。圣祖敦崇实学,康熙甲辰、丁未两科,改试策论。既廷臣以古学不可猝办,请仍旧制。 十七年,诏曰:“自古一代之兴,...

卷一百十 志八十五

◎选举五 △封荫推选 封赠之制,文职隶吏部,八旗、绿营武职隶兵部。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康熙初,废文、武职考满封赠。 文职封赠之阶,初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寻改光禄大夫。从一品光禄大夫,后改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选举六 △考绩 三载考绩之法,昉自唐、虞。清沿明制,而品式略殊。京官曰京察,外官曰大计,吏部考功司掌之。京察以子卯午酉岁,部院司员由长官考覈,校以四格,悬“才、守、政、年”为鹄。分称职、勤职、供职三等。列一等者,加级记名,则加考引见备外用。纠以六法,不谨、罢软者革职,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调,年老、有...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选举七 △捐纳 清制,入官重正途。自捐例开,官吏乃以资进。其始固以蒐罗异途人才,补科目所不及,中叶而后,名器不尊,登进乃滥,仕途因之殽杂矣。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而现行事例则否。捐途文职小京官至郎中,未入流至道员;武职千、把总至参将。而职官并得捐升,改捐,降捐,...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选举八 △新选举 新选举制,别於历代取士官人之法。清季豫备宪政,仿各国代议制度,选举议员,博采舆论。议员选举有二:曰资政院议员选举,曰各省谘议局议员选举。自辛丑回銮,朝廷锐意求治,派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设考察政治馆。命甄择各国政法,斟酌损益,候旨裁定。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诏曰:“考察政治大臣载泽等回...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职官一 太祖肇基东土,国俗淳壹,事简职专,置八旗总管大臣、佐管大臣董统军旅,置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釐治政刑,任用者止亲贵数臣,官称职立,人称官置,兴也勃焉。太宗厉精为治,设三馆,置八承政,论功料勤,翕斯郅治。世祖入关,因明遗制,内自阁、部以迄庶司,损益有物。藩部创建,名并七卿,外台督抚,杜其纷更...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

◎职官二 理藩院都察院五城兵马司六科给事中 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文渊阁国史馆经筵讲官起居注 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衍圣公五经博士 钦天监太医院坛庙官陵寝官僧道录司 理藩院管理院务大臣,满洲一人。特简大学士为之。尚书,左、右侍郎,俱各满洲一人。间亦有蒙古人为之。额外侍郎一人。以蒙古贝勒、...

卷一百十六 志九十一

◎职官三外官 顺天府 奉天府 总督巡抚 学政 布政使 按察使 盐运使 道 府 州县 儒学 巡检 驿丞 库仓税课河泊各大使徬官 医学 阴阳学 僧纲司道纪司 顺天府兼管府尹事大臣,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尹,正三品。丞,正四品。俱各一人。其属:治中,正五品。通判,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从七品。照磨所照...

卷一百十七 志九十二

◎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 公侯伯子男 额驸 侍卫处 銮舆卫 骁骑营八旗都统 前锋营护军营统领景运门直班 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总统三旗包衣骁骑营三旗包衣护军营步军统领 火器健锐神机虎枪诸营乡导处、上虞备用处、善扑营 王公府属各官公主府长史 陵寝驻防各官 各省驻防将军等官 提督等官 各处驻劄大臣 回部各...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

◎职官五内务府 内务府行宫园囿、御船处等、官学、武英殿修书处 上驷院 武备院奉宸苑 盛京内务府 宦官 内务府总管大臣,无员限。满洲大臣内特简。初制从二品。乾隆十四年定正二品。其属:堂郎中,主事,各一人。笔帖式三十有六人。广储司总管六库郎中四人。内二人由各部员司兼摄。银、皮、磁、缎、衣、茶六库郎中四人...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

◎职官六新官制 内阁外务部出使大臣税务处 民政部内外巡警总厅 度支部清理财政处大清银行造币总厂 学部国子监大学堂 陆军部海军部法部修订法律馆大理院京师各级审检厅 农工商部 邮传部 军谘府弼德院 资政院盐政院 典礼院礼学馆 提学使提法使外省各级审检厅 东三省各司禁卫军督练公所军制镇制陆军镇监 巡防队海...

卷一百二十 志九十五

◎食货一 明末,苛政纷起,筹捐增饷,民穷财困。有清入主中国,概予蠲除,与民更始。逮康、乾之世,国富民殷。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又普免天下租税,至再至三。呜呼,古未有也。道、咸以降,海禁大开,国家多故。耗财之途广,而生财之道滞。当轴者昧於中外大势,召祸兴戎,天府太仓之蓄,一旦荡然,赔偿兵费至四百馀兆。...

1 2 3 4 5